琴岛神介第23期病例分享破裂前交通动

时间:2021-7-24来源:患病危害 作者:佚名 点击:

微信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

病例10秒速览

术者简介

徐锐

医院

介入医学科主任医师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副主委

亚太血管联盟出血性疾病防治专委会常委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神经介入副主委

专家门诊: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江苏路16号)周三上午介入医学科专家门诊/脑血管病专病门诊

简要病史一般信息:患者中年女性,头痛伴恶心呕吐1天入院。现病史: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不能耐受,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外院颅脑CT平扫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我院头颈部CTA示:左侧大脑前动脉A1、A2段交界处微小动脉瘤。既往史:高血压病史4年,最高达/95mmHg,未服药治疗。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阳性,Hunt-HessII级。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术前检查

图1: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CTA显示:左侧大脑前动脉A1、A2段交界处动脉瘤。

手术过程

图2: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未见动脉瘤;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该前交通动脉瘤。动脉瘤相对窄颈,累及左侧。

图3:微导管超选至动脉瘤内,分别填入2*40mm、1.5*40mm、1*30mm弹簧圈,各1枚,后应用1*10mm弹簧圈填塞动脉瘤瘤颈。

图4:术后行正侧位造影示动脉瘤未见显影,无明显造影剂渗漏。术后给予止血、降颅压、缓解脑血管痉挛等治疗,患者好转出院,mRS1分。

图5:患者1年后行脑血管造影复查提示:左侧大脑前动脉A1-2段交界处动脉瘤栓塞术后表现,局部示造影剂填充,残余瘤腔不规则,最大径为2.56*4.19mm。口服拜阿司匹林mgqn+氯吡格雷75mgqd,5天后拟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

图6:Headway21支架微导管在微导丝辅助下超选至左侧大脑前动脉A2段,SL-10微导管在微导丝辅助下超选至动脉瘤腔,填入Target2*4mm弹簧圈一枚。

图7:经Headway21支架微导管释放3.5*15mmLvis支架一枚,支架覆盖瘤颈,远端位于左侧大脑前动脉A2段,近端位于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支架打开良好。

图8:最后正侧位造影显示:动脉瘤瘤颈残留,RaymondII级,支架形态良好。

专家点评

孙成建

医院

介入医学科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介入放射学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综合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门诊: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江苏路16号)周四上午介入医学科专家门诊/脑血管病专病门诊

专家点评

本例患者为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该患者紧急进行了单纯弹簧圈栓塞破裂的动脉瘤,术后经止血、降颅压、缓解脑血管痉挛等治疗,未遗留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等。1年后复查,动脉瘤复发,遂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后动脉瘤瘤颈残留,RaymondII级。颅内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出血的短时间内(24-72小时),大约10%的患者动脉瘤将再次出血,如不及时治疗,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此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死亡率仅为5.3%,而超过这个时间再行介入治疗时,总死亡率增高1倍,所以尽早有效的栓塞动脉瘤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病例整理

郑璇住院医师

医院

介入医学科

编辑:张照龙终审:徐锐

长按

转载注明  http://www.qbkow.com/hbwh/1622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大脑动脉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