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做手术要求插队,女医生气得头疼想

时间:2022-11-29来源:相关医院 作者:佚名 点击:

广点通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592212.html

“读前半段我以为是倔强病患,后面才发现是医者仁心。”

这句话的结尾还配上了“哭”的表情。这是浙二眼科中心副主任徐雯教授朋友在看完徐教授朋友圈后写下的留言之一,代表了大多数人“鼻子一酸”的读后感,也包括了记者。

徐雯教授这条朋友圈的原文如下。

文中描述的“拼命三郎”是谁,现在怎么样了?记者得知他来杭州复查,医院,和他见上了面。

他不高,穿着黑色短袖,头发花白了不少,拎着一个病案袋,独自站在一楼大厅楼梯拐角处,正在等待眼科检查。

“你好,我姓叶。”这样主动的开场白之后,这位老实人就陷入了和记者“一问一答”的对话里。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48岁的叶大哥不是一位临床医生,却每天和临床患者打交道——医院导管室的一名技师。

导管室主要是做介入的,日常处理的包括心梗、外伤出血、化疗、动脉瘤、脑中风等介入手术,而这都需要利用介入设备。

在叶大哥所在的科室,只有一台介入设备,近几年,随着患者和介入手术不断增多,设备几乎24小时运转。而设备开着,他就必须在。

作为技师,叶大哥的职责是要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而这也关乎患者手术安全与成功与否,绝不能出一点差错。

每台手术开始前,他需检查设备功能,预热机器;每台手术进行时,他需全程监控,必要时得穿上沉甸甸的铅衣,进到导管室帮忙;每台手术结束后,他需复查设备,对仪器进行调试。

从年进科室,这样一整套的操作流程,叶大哥重复了15年、重复了多天、重复超过了10万次。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也被同事们称作“和射线每天打交道的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你可能想不到,对叶大哥来说,天天都是急诊,尤其到了晚上。

最夸张的一个晚上,导管室连着做了18台手术,主刀医生换了几波,而管仪器的他却熬了一宿,直到凌晨5点才下班。

说起来,叶大哥的老婆也挺委屈的,老公白天8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在家里没呆一会儿,医院说有急诊,沙发还没坐热,医院去了。

对叶大哥来说,这已是工作常态。

他从来没请过年休,“是辛苦点,但不能因为我耽误事吧。”他是一个担心自己给同事、医院造成不便的人,就连这次看病、手术,也是一个人来。

叶大哥戴着一副眼镜,镜片特别厚。他说,我从小视力不好,高度近视,现在双眼都超过了度。

高度近视并不影响日常工作,他也从未在工作上犯过错。对此,他的描述特实在,“(设备按钮)看不清的话,就贴近一点看,肯定得保证设备运行没问题。”

3年前,因为高度近视,白内障也早早找上了他,右眼视力降到0.1,为何不早点手术?

叶大哥的心态是,专门请几天假来看病似乎有点“奢侈”啊。几年前,医院给科室多招了个技师,30多岁的女同事。

现在科室2个人轮班,上一天休一天,但因为手术量不断增多,经常是凌晨下班,休息半天,第二天一早又得接着干。

“如果我请假,她就得连轴转了。”叶大哥的语气里透露着心疼,他说,工作这么忙,人家女孩子还没找着对象呢。

这也难怪,叶大哥来杭州看病,在诊室里没说几句,就想着看完立即回单位干活了。这次做白内障手术,请了3天,他也打算尽量别“用完”,能早点回去就早点。

令人的高兴的是,前来复查的他,视力恢复非常好。右眼手术很成功,术后视力已经到0.6,这辈子从来没看得这么清楚过!左眼也即将手术,另外密切

转载注明  http://www.qbkow.com/xgyy/1755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大脑动脉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