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冷,警惕颅内动脉瘤破裂
治疗白癜风中药配方 http://m.39.net/pf/a_4769864.html
进入秋冬季节,天气变冷,早晚温差逐渐变大,很容易刺激诱发各种疾病,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会破裂,死亡和病残率都极高,但很多患者甚至不知道自身存在颅内动脉瘤,直到发病才意识到危险。
动脉瘤不是肿瘤
颅内动脉瘤虽带个“瘤”字,可和肿瘤不是一回事。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通俗地说,就是颅内动脉血管壁上某个“薄弱点”在川流不息的血流冲击下,形成的一个局限性的、球样的突起,就像是在脑血管壁上吹起的一个随时可能破裂气球。
颅内动脉瘤具有高致死性、致残性的特点。动脉瘤破裂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为2%~7%,其中20%~30%为颅内多发动脉瘤。
发生动脉瘤出血的病人,10%~15%来不及就医直接猝死,首次出血病死率达35%,再次出血病死率高达60%~80%,即便出血后幸存的病人,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重视预警症状
颅内动脉瘤破裂前的治疗与破裂后的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截然不同的。有时动脉瘤会给我们一些“预警”,了解这些症状可使一部分患者能在动脉瘤发生致命性破裂前,尽早就医,及时拆掉这颗“炸弹”。
最为常见的症状就是头痛。在动脉瘤扩张、内部或肌层间形成血栓的过程中,可以发生单侧头部、眶周的疼痛。这种疼痛呈搏动性,如果发生了少量的预警性出血,病人会感到突然出现极严重的头痛;有时因为出血后血液沿蛛网膜下腔流动到后颅窝、颈髓表面刺激脊神经根,引起颈部肌肉反射性的痉挛而出现持续脖子僵硬、后脖梗子疼,这时也需引起注意;此外,出现无原因的癫痫、眩晕、视力改变、感觉或运动障碍等都有可能是动脉瘤膨胀和少量出血有关。
早检查,早放心
所谓“预警”症状并不是每个病人都会出现,好多动脉瘤患者在出血前是没有症状的。因此,应当针对颅内动脉瘤的高危人群做好筛查工作。
专家共识认为,对于有家族史,或患有与动脉瘤发生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的人群,如多囊肝多囊肾或马凡综合征患者,尤其是女性、年龄30岁、吸烟或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可行脑血管磁共振检查(MRA)或脑血管CT检查(CTA)检查,以排除有无颅内动脉瘤,如发现或怀疑为颅内动脉瘤则必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
及时评估尽早干预
决定一个动脉瘤破裂可能性大小的因素很多,如动脉瘤大小、形状和部位,以及引起的临床症状。针对亚洲人群的研究认为,直径5mm的动脉瘤破裂风险大大增加。形状不规则的动脉瘤破裂风险明显高于形状规整的。
因此,一般直径5mm以上动脉瘤还是建议治疗,对直径小于5mm的动脉瘤,应综合考虑其他多种因素,包括动脉瘤的部位及形状,充分评估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再做判断。此外,一些患者知道自己有动脉瘤后心理压力比较大,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也可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科开颅夹闭治疗和微创的介入治疗。国外研究显示,介入治疗致死致残率明显低于开颅夹闭治疗,且术后恢复更快,对未破裂动脉瘤是首选。对于破裂的动脉瘤,则应根据动脉瘤部位和形状决定治疗方式。
虽然,有很多患者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出现动脉瘤破裂的情况,但千万不能抱侥幸心理,发现有颅内动脉瘤,一定要及时做好评估,积极治疗,以防万一。
最后提醒,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应坚持长期复查随访,同时要控制血压、情绪,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神经外科
医院神经外科承担着全市神经系统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治,治疗范围涉及颅底外科、脑血管外科、脊髓与脊柱疾病外科、小儿神经外科、微创功能等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科室在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颅骨形成术等诊疗有独到见解。
科室拥有专业的护理团队,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重症病人的护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体系,尤其对颅内压增高、昏迷、以及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护理及褥疮防治等较为规范。
科室制定了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使技术更加专业化、细致化,同时注重培育新人新才,树立专业特色,使神经外科建设进入快速向上的新阶段。此外,神经医院神经外科达成双向转诊协议,设立专科门诊,北京、医院专家定期来我院手术、出诊。科室定期组织专业学术会议、学习班、极大的推广了新技术的应用。为基层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极大的提高了我市神经外科的整体水平。
责任审核:杨宇星
责任编辑:苏鸿雁
素材来源:神经外科
图文编辑:苏鸿雁丁志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上一篇文章: 干啥都出汗的季节小心脑卒中l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