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海妙术视界丨刁玉领博士一例迂曲椎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今日与大家分享的是《正海-妙术视界》第一百五十期,由新医院神经外科周文科教授团队医生刁玉领、马鹏举、马驰、赵锦丽等带来的:“一例迂曲椎动脉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手术”,欢迎观看、分享。
术者简介刁玉领,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来自于新医院周文科教授团队,年参加工作至今,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于春江教授,博士学习期间完成了系统的颅底解剖培训,目前致力于颅底肿瘤及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擅长各种复杂颅底手术及脑血管搭桥手术。发表SCI论文三篇。
病史简介患者女性,61岁,患者因“右侧面部间断抽搐发作年余,右下颌间断电击样疼痛月余”为主诉入院;查体:右侧睑裂变小。
术前影像
术前阅片考虑责任血管为右侧迂曲椎动脉,同时压迫面神经及三叉神经。
手术方案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均为右侧,常规右侧枕下乙状窦后开颅。
当责任血管较粗大时,常规的垫棉垫开的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可考虑“多点架桥法”或“生物胶悬吊法”,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选择。
术中常规电生理检测。
手术开始前电生理
手术开始前最小mA刺激可引出AMR波。
手术经过术中证实我们对影像结果的判断,迂曲的椎动脉同时压迫面神经及三叉神经,面神经受压变形,三叉神经被压向天幕呈薄片状,尝试多点推开椎动脉,但对面神经仍有向后压迫,无法实施“多点架桥”,故选择“生物胶悬吊”。
迂曲的椎动脉压迫面神经,面神经受压变形。
迂曲的椎动脉压迫三叉神经,推开椎动脉可见三叉神经被压向天幕呈薄片状。
于三叉神经与椎动脉之间临时置入明胶海棉,使椎动脉远离三叉神经,再于椎动脉与脑干之间置入明胶海绵,使椎动脉远离面神经及脑干,使椎动脉临时固定。
进一步应用生物胶将椎动脉悬吊固定。
术后结果术毕电生理
术毕50mA刺激未引出AMR波。
术后患者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症状均消失,术后8天拆线后出院,进一步随访中。
感谢新医院周文科教授对本病例的指导。感谢电生理监测赵锦丽老师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往期回顾
第一百四十九期丨宁波主任:椎管内罕见毛细血管瘤切除术
第一百四十八期丨楼美清教授:内镜经鼻斜坡切除侵犯脑干的肿瘤
第一百四十七期丨王国良教授:远外侧入路切除延髓腹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体会
第一百四十六期丨Dr.Spetzler:大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第一百四十五期丨何升学副主任医师:基底动脉瘤夹闭的手术策略与技巧
第一百四十四期丨包映晖教授:全内镜下舌咽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一例(EMVD)
第一百四十三期丨何升学副主任医师: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策略与技巧
第一百四十二期
宫安静副主任医师:神经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岩斜区肿瘤切除术
第一百四十一期
赵天智副主任医师:“筷子”技术——经鼻内镜假包膜外切除垂体瘤一例
第一百四十期
陈保东教授:揭开术中唤醒麻醉的面纱——关于胶质瘤治疗现状等问题的专访
第一百三十九期
孙怀宇主任: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第一百三十八期
孙怀宇主任:神经内镜辅助下小脑血肿清除手术
第一百三十七期
王勇教授团队:海绵窦内动脉瘤夹闭术
第一百三十六期
钟东教授:大型听神经瘤近全切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两例
第一百二十五期
程振国教授团队:单侧入路夹闭左右双侧大脑中动脉瘤(镜像动脉瘤)+右侧大脑前枚动脉瘤病例分享
第一百三十四期
桂松柏教授:9例颅咽管瘤病例分享
第一百三十三期
姚国杰教授:儿童小脑、桥臂胶质瘤切除1例
第一百三十二期
赵天智教授:前床突磨除与脑脊液漏处理---中鼻道经筛入路解剖、阅片与手术
第一百三十一期
王勇教授团队:改良Kawase入路切除岩斜区巨大脑膜瘤1例
第一百三十期
孙正辉教授:四支血管重建处理复杂大脑中动脉瘤
第一百二十九期
张晨冉副教授:儿童顶盖胶质瘤的诊疗策略
第一百二十八期
孙怀宇主任:改良OZ入路夹闭复杂前交通动脉瘤
第一百二十七期
聂庆彬博士:小手术,大工程-硬脊膜动静脉瘘引发的思考
第一百二十六期
田新华教授:手术夹闭合并同侧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ICA-P
- 上一篇文章: 免费领取丨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