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多发性脾动脉瘤怎么处理

时间:2021-6-27来源:患病危害 作者:佚名 点击:

QQ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19.html

主讲医生:张子曙教授

拥有美国USMLE医学执照,美国最高级放射学执照ABR。湖南省首位影像介入学博士;芬兰kuopio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具有20余年放射及介入学工作经历,包括10余年欧美工作经历。曾担任美国Wayne大学医学院放射学助理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放射学助理教授,现任中南大学放射学教授。致力于美国医疗精准化、规范化理念体系的引入,希望对从事放射与介入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带来帮助。

脾动脉瘤是内脏动脉瘤的最常见类型,发病机理不详,往往偶然发现,无症状,可以是动脉粥样硬化,中膜病变(如血管炎,FMD,SAM等),妊娠,门静脉高压,肝移植术后等。

脾动脉瘤需要行血管内治疗的适应症如下:

1.症状性动脉瘤

2.动脉瘤直径大于2cm

3.动脉瘤长大超过0.5cm/年

4.妊娠期妇女

5.育龄期妇女

6.肝移植患者

那么,如果出现多发性脾动脉,应该怎样应对呢?

总的原则当然是分别行每一个脾动脉瘤的栓塞治疗。

但是,经常出现分别栓塞多个动脉瘤无法进行,没有可行性,如以下病例所示。

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黄色箭示脾动脉多发性动脉瘤,近端动脉瘤大小3.6cm。

CTA三维重建图像示脾动脉多发动脉瘤。

血管造影示脾动脉扩张,脾动脉近端大动脉瘤,远端多发动脉瘤。

很明显,我们无法分别针对每一个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

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是:针对近端大动脉瘤+脾动脉近端主干栓塞。

目的有二:1.栓塞治疗近端大动脉瘤;2.阻断脾动脉血流,从而明显降低脾动脉下游的血流速度/压力,对远端动脉瘤进行保护性栓塞。

通过这种方式,有效降低脾动脉远端压力(60%),而且,保留了脾动脉血管弓(保三弓,以前的文章已经写过,不再赘述),不至于导致脾实质坏死。

这是栓塞前的选择性脾动脉造影;

这是采用弹簧圈+nBCA栓塞后的血管造影随访图像。

参考文献:

M.Chadha,etal:VisceralArteryAneurysms:DiagnosisandPercutaneousManagement.SeminInterventRadiol.Sep;26(3):–.

扫码

转载注明  http://www.qbkow.com/hbwh/1609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大脑动脉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