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郭伟教授领衔研发的ldquoWeF

时间:2021-10-19来源:患病危害 作者:佚名 点击:

北京治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

美国东部时间年3月12日中午(北京时间年3月13日凌晨),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郭伟教授领衔,唯强医疗研发的“WeFlow-Arch?微创腔内重建主动脉弓技术”(以下简称WeFlow-Arch?)荣获FrankJ.Veith国际学会年度“血管与腔内血管治疗创新”提名奖,成为首个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产品。

FrankJ.Veith国际学会设立的年度“血管与腔内血管治疗创新”奖(FrankJ.VeithAward),表彰和鼓励血管及腔内血管领域的创新性贡献。年度共有五项创新技术获得此奖项,其中,唯强医疗WeFlow-Arch?是唯一来自中国的创新产品。WeFlow-Arch?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郭伟教授在研讨会上详细介绍WeFlow-Arch?模块内嵌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系统的创新亮点。

郭伟教授介绍到:WeFlow-ArchTM主要解决了主动弓分支血管的微创腔内重建问题,将需要传统外科置换主动脉弓的巨创手术转换为只需要经股动脉完成的微创外科手术,是来自中国的原创技术方案。该技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主动脉弓病变治疗模式的巨大改变,也标志着我国微创主动脉外科技术进入世界领先水平。

主动脉弓部疾病因其复杂的解剖结构一直是腔内介入治疗的禁区,其主要难点在于如何保证主动脉弓部病变被隔离的同时,又可保持弓上分支血管通畅,目前还尚未有成熟的腔内治疗产品可以大范围应用到临床。针对目前的技术难题,郭伟教授创新性地提出“模块内嵌分支”的设计理念,研发出WeFlow-Arch?模块内嵌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系统,有望解决复杂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治疗的世界难题。

WeFlow-Arch?模块内嵌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系统

该系统由内嵌升主覆膜支架系统、弓段覆膜支架系统和分支覆膜支架系统组成,专为主动脉弓腔内重建设计。内嵌升主覆膜支架有两个内嵌分支支架,可以结合分支支架系统腔内重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弓段覆膜支架与内嵌升主覆膜支架组合可解决主动脉弓段和降主动脉出现的病变。模块内嵌式支架系统的设计理念能保证手术操作过程中脑血流不受影响,有效避免了深低温停循环和开胸手术,并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技术。

该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完成5例新技术临床试验,4例患者已完成最长12个月随访,1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随访记录显示:各个支架形态良好,主动脉及分支血管通畅,无内漏。多中心临床试验也即将在国内展开。

专家简介

郭伟教授

医院血管外科全军血管外科中心主任、教授,解放军医学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博士生(后)导师。

长期从事血管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和保健工作

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管器械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及生物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疗技术交流学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促进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科技部科研课题评审专家、

北京市医学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

获国家专利13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医学奖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

主要贡献:自年以来,率先在国内开展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率先开展复杂主动脉瘤与夹层的杂交手术;周围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腔内和杂交手术治疗等。年以来连续12年应邀为著名LINC大会(德国)做现场手术直播、为美国C3会议做现场手术直播、为南美CICE大会做现场手术直播。多次成为美国Veith、VIVA、SVS,欧洲LINC、CharingCross等大会的主持、讲者和协调人。每年举办的“国际主动脉腔内修复课程”已培训来自11个国家的余位外国专家。组织和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大型流行病和临床多中心研究。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年5月,落户于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唯强医疗专注于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技术支持,主营产品为主动脉系列产品、静脉系列产品、下肢产品、导管和球囊等产品。公司目前已有4项产品取得NMPA注册证,另有多项产品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公司注重医工合作、创新研发。公司目前已经完成相关专利申请件,其中发明申请86件,PCT申请30件,已授权78件,旨在做全球领先的中国式自主研发的创新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qbkow.com/hbwh/1659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大脑动脉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