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知识汇总
晕痣做掉后白癜风会跟着长大吗 http://www.bdfyy999.com/bdf/zhuanjiadayi/changjianwenda/m/34114.html
第一章健康管理知识概论
(一)概念:健康管理:是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
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者群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连续的全面的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来实现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年WHO完善指出:健康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
(二)健康管理概念内涵的要素与重点
1.宗旨: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2.主体: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者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
3.客体: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人群
4.支撑点: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
5.公众理念:“病前主动预防,病后科学管理,跟踪服务不间断”
(三)、健康管理目标与特点
1.完善健康和福利(建立有效的社会机制)
2.减少疾病危险因素(基因检测)
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健康教育和干预)
4.易化疾病早期诊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6.避免可以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慢性病人群的教育和干预指导)
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完善社区服务制度)
8.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四)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
1.健康管理的科学性建立在慢性病的两个特点上:
首先,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之一;其次,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中大部分属于可改变的因素,这为健康风险的控制提供了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基础。
2.健康管理就是要对各种慢性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早发现、早评估、早干
预、以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五)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
1.了解掌握健康(健康信息的检测收集):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目
前健康状况和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体格检查和血液,尿液实验室检查等。
2.关心评价健康(健康风险的评估和健康评价):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
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
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风险,鼓励和帮助人们纠正不健康的身为生活习惯。发的
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3.改善促进健康(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和健康促进):在前两步的基础上,
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健康危险因素,
实现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的目标。
(六)健康管理的服务流程
健康管理常用服务流程由五个部分组成。
1.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是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个人的一般情况。包括家族
史以及生活习惯等。
2.健康评估:对收集到的个体群体健康或疾病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
与评价的过程。
3.个人健康完成上述步骤后,个人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健康服务咨询。
包括解释个人健康信息及其健康评估结果对其身体健康的影响,制定个人健康管
理计划,提供健康管理指导。4.个人健康管理的后续服务:后续服务的形式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个人健康信息和接受健康指导,定期寄送健康管理咨询和健康提示。
5.专项的健康疾病管理服务:对已患有慢性病的个体,可以选择针对性管理。
对于没有慢性病的个体,可以选择个人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改善咨询疾病高危人
群的教育及维护项目等
(七)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机构
任何有能力进行健康管理,项目开发及服务的机构,都应该是健康管理服务
的提供者。
1.医院、健康服务机构、社区以及工作场所,均可在不同的层面及深度上来
开展健康管理。
2.政府:也是一个广义上的健康管理机构,通过政策立法来影响人们的消费
行为及人群健康风险控制的策略。
3.商业服务机构,如体检中心、医院以及保险机构。
4.企业及集体单位:会通过自主服务或外包的方式来开展健康管理。
5.健康保险公司:以及一些医疗保健机构也可以开展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将
需求管理与疾病管理计划和健康保险结合。
(八)健康管理基本策略(方法论)
1.生活方式管理
2.需求管理
3.疾病管理
4.灾难性伤病管理
5.残疾管理
6.综合人群健康管理
(九)健康管理的发展趋势
A健康管理在中国的需求现状1.慢性病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2.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日益严重
3.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老人数量迅速增长,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处于起步阶段)
B健康中国规划纲要
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要,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
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的重要举措。内容包括:
1.强调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2.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参与。
3.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至年)
(十)基本卫生保健
概念:基本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
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保健服务。(不可理解为
初级保健)
(十一)基本卫生保健的原则
合理布局:人们接受卫生服务的机会必须均等,不能忽视边远山区、少数民
族地区或城郊居民。
社区参与:社区主动参与有关本地区卫生保健的决策,政府各部门协调行动。
预防为主:卫生保健的重点是预防和保健,是为促进健康服务而不是单纯治
疗疾病,医疗部门也应参与其中。
适宜技术:卫生系统中使用的技术、方法和物资,应是能被接受和适用的。
综合利用:卫生服务要与营养、教育、饮水供应和住房等同属人类生活中最
基本的需要,这些要素对人民健康综合地起作用。
(十二)基本卫生保健的内容基本卫生保健工作可分四个方面、八项内容。
四个方面:
1.促进健康2.预防保健3.合理治疗4.社区康复
八项内容
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
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
3.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十二)基本卫生保健的特点
社会性、群众性、艰巨性、长期性
第二章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一)医学基本分类
1.按照研究内容分类:基础科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
2.按照服务体系分类: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概念:临床医学是研
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直接面对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的一组医学学
科,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二)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
(1)学科分类
1.按治疗手段建立:内科学(药物治疗)、外科学(手术治疗)、理疗学、核
医学、放射治疗学、营养治疗学、心理治疗学等
2.按治疗对象建立:老年病学、围生医学(怀孕3月至产后一月)、危重病
医学、职业病学等
3.按人体系统或解剖部位建立:口腔科学、皮肤病科学、眼科学、神经病学、
耳鼻喉科学、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泌尿内科等4.按病种建立:有相似的病因和特点,结核病学、肿瘤学、精神病学等
5.按治疗手段建立:临床病理学、医学检验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
(2)临床医学主要特征
1.临床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
2.临床工作具有探索性
3.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
4.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成果
(三)循证医学
定义:应用最多的有关信息(最佳的证据),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确认和评
估,做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动。
核心内容是:医生对患者建议或实施任何诊断(如拍X线片)、治疗(如开某种
降压药)或预防保健(如每年做一次妇科检查)措施,都要尽可能基于可靠的证
据,证明这种措施确实对患者有益,并且尽可能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
(四)现代医学主要诊断方法和技术
问诊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视诊、触诊、叩诊、听诊)、临床诊断、医学影像
检查、其他临床辅助检查
(五)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
物理疗法)
(六)临床医学在健康管理中的实际应用1.临床医学诊断方法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临床医学用于诊断的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为健康管理信息采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健康管理运用临床医学提供的基本方法,可以对健康管理对象进行健康管理的各项服务。
2.临床医学非药物疗法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临床医学的非药物疗法中针灸、推拿、康复理疗、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和心理干预被健康领域用来针对慢性病早
期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开展健康干预活动。
3.临床医学指南或共识的应用:临床医学疾病诊疗指南共识,为健康管理方
法的实施提供了循证医学的支持。
4.临床医学思维方法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健康管理从业人员可以借鉴临床
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综合判断最终做出决策),对于健康管理对象所有
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从而明确健康风险因素,评估健康风险程度,制定
科学的干预方案。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
概念: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
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特点:
(1)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2)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防
的有效手段和效益
(3)采取的对策既有针对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
施
(二)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
预防医学体系可分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以及卫生管
理学5大学科。
(三)健康影响的因素
1.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政策、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人际关系、受教育程度、工作就业条件。物质环境:①生物环境(寄生虫、细菌)②化学环境(农药、苯、铅、汞等有机无机化学物)③物理环境(温度、湿度、气流、气压)④建筑环境(住房工作场所,道路的设计绿化)
2.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的关系尤为密切,绝大多数慢性病都与四
种行为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身体活动和不合理饮食,包括过多摄入饱
和脂肪,精制糖,食盐水果,蔬菜摄入不足。
3.生物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包括遗传,免疫,生长,发育,衰老。遗传因素也会造成机体对某些环境污染物易感的重要因素,如肝肾功能不好者对解毒代谢功能受影响
4.卫生服务:健全的卫生机构、完备的服务网络、经济投入、合理的卫生资源的配置。
(四)三级预防策略
疾病从发生到结局(死亡或痊愈等)的全过程有几个明确的阶段:心病理发生期、症状发生
前期、临床期、结局。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
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五)临床预防服务
临床预防服务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干预措施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
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
1.健康2.健康筛检:3.化学预防
(六)国家基本卫生服务内容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建立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非户籍)的健康档案,以儿童、孕产
妇、老年人、性慢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2.健康教育:对上述人群展开膳食、运动、心理、用药、传染病、食品安全、卫生、急救、
防灾、医疗法规等在内的宣传普及教育。
3.预防接种: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疫苗接种,对传染病和重点地区有应急接种措施,有应对接
种出现异常反应的应对措施。4.0-6岁儿童健康管理:营养不良、贫血、肥胖等处理。
5.孕产妇健康管理:孕早中晚期的健康管理和产后探访、健康检查。
6.老年人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人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健康状况评估和健康指导。
7.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35岁以上居民进行筛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4次随访,每年一次全面健康检查。
8.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高危人群每年测量1次空腹血糖,确诊患者每年4次测量,4次随访,每年1次全面体检。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精神分裂、生活能力受阻):进行信息管理,每年1次健康检查。
10.对前来就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的居民患者。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推介转诊。7Q
小时之内探访确诊的常驻肺结核患者。
11.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0至36个月内常住儿童,对其家长进行相应的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12.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传染病的发现、登记、上报、应急处理措
施。
13.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
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
(2)职业病管理
职业病概念:人们在工作环境中因直接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导致的疾病称为职业病。我国
的职业病分为10大类个病种。
第四章常见慢性病
(一)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时也简称为“慢性病少或“慢病”,指一类病程漫长,无传
染性,不能自愈,目前也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
(二)主要特点包括:
1.心病因复杂,其发病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2.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患病时间;
3.病程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
4.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
(四)慢性病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
环境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
素和宿主危险因素。
(五)慢性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
不合理膳食、吸烟和体力活动不足,其次是病
原体感染、遗传和基因因素、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六)基于健康管理的慢性病风险因素:
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
可改变危险因素: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其他因素
中间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
(七)慢性病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吸烟2.过量饮酒:与癌症、肝脏疾患、心血管疾病有关、酗酒可以增加脑出
血的危险性。3.不合理膳食4.缺乏体力活动5.其他因素:其他风险因素主要包括
不良心理,精神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八)慢性病的主要社会危害
1.慢性病严重危害居民健康2.慢性病不断加重经济负担
(九)恶性肿瘤
概念:恶性肿瘤,也称癌症,是体内某些细胞丧失了正常调控,出现无节制的生
长和异常分化.并发生局部组织浸润和远处转移。恶性肿瘤从组织学上分为上皮
性的癌、非上皮性的肉瘤及血液癌。早期发现有可能治愈。
(十)肺癌是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乳腺癌居女性发病率第一位;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1.吸烟2.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3.膳食营养因素4.职业危害:我国卫生部
已将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苯所致白血病,碑所致肺癌、皮肤癌等明确为职业
性恶性肿瘤。
5.其他环境因素电离辐射:包括医源性X线,可引起急性和慢性细胞白血病等,
紫外线照射则引发皮肤癌。
(十一)高血压概念: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
损害性疾病,是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十二)诊断标准;
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
(十三)分类:
1.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终身治疗)
2.继发性高血压(疾病引起,特异性治疗可根治:肾血管性高血压)
3.白大衣性高血压(机构测量值≥/90mmHg,24小时动态平均值
/80mmHg)
4.隐形高血压(机构测量值/90mmHg,24小时动态平均值≥/80mmHg)
(十四)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1.高钠低钾膳食2.体重超重和肥胖3.饮酒4.其他危险因素
(十五)糖尿病诊断
我国目前采用WH0(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静脉血浆血糖)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mg/dl);(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mg/dl);
(3)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mg/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和诊断糖尿病的一种方法。HbA1c结果稳定,不受进食时间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年ADA指南已将HbA1C≥6.5%是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
(十六)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2.肥胖(或超重)3.体力活动不足4.膳食因素5.早期营养6.糖耐量损
害7.胰岛素抵抗(IR)8.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十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十八)分类: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粹死。
诊断: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可基本明确冠心病。
特点:
1.诱因:常由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或心动过速而诱发。
也可发于夜间。
2.典型部位:为胸骨体上中段的后方,也可在心前区、疼痛范围如手掌大小、
界线不清。
3.性质:压迫、紧缩或发闷,有时有窒息和濒死感伴焦虑、冷汗。
4.持续时间及缓解: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1-5分钟而自行缓解,偶尔可长达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而缓解。发病率和死亡率: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无临床症状,故不易被发现和重视。常以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计算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病率,以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慢性冠心病死亡计算冠心病死亡率。
(十九)冠心病危险因素
1.高血压2.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3.超重和肥胖4.糖尿病5.生活方式
6.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7.其他(冠心病家族史在其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是
一独立的危险因素。精神紧张、忧虑、时间紧迫感对已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诱
发其急性发作)。
(二十)脑卒中
概念:脑卒中是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在我国,又常将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中风。在预防医学中,将脑卒中和冠心病归入“心脑血管病”,或称为“心血管病”。
(二十一)临床表现:
1.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2.脑出血: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临床特点为:心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3.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组织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是其最常见原因。
(二十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2.心脏病3.糖尿病4.血脂异常5.经常吸烟6.饮酒7.颈动脉狭窄8.肥胖
9.其他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症、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等。
(二十三)慢性阻塞性肺病
概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症状体征:
1.慢性咳嗽为首发症状。2.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
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4.喘息和胸闷。5.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
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二十三)COPD的危险因素
引起COPD的危险因素包括个体易感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影响。
1.个体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COPD发病的危险性。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是COPD的危险因素,气道高反应性可能与机体某些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
2.环境因索
①吸烟为COPD重要发病因素②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的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久,可导致与吸烟无关的COPD发生。
(二十四)其他常见慢性病
1.超重或肥胖:目前用来判断超重和肥胖的标准是体质指数,它是用来计算身高比体重的指数,计算方法是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单位是kg/m。我国成人BMIs18.5kg/m24kg/m。BMl≥24kg/m即为超重,BMl≥28kg/m为肥胖
2骨质疏松3口腔健康
第五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
(一)流行病学概念: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特点:
1.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
- 上一篇文章: 又双叒叕,今天,天长再登人民日报头版
- 下一篇文章: 中国医院医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