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成功抢救一名复杂脑动脉瘤破裂患者

时间:2021-1-17来源:疾病常识 作者:佚名 点击:

近日患者任某在沙发上休息完撑起身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一查竟是脑动脉瘤破裂引起了脑出血医生手术台上“乘风破浪”,救回一命

64岁的任先生因“头痛伴恶心呕吐”8小时,入医院神经外科。头颅CT提示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询问病史及查体后,排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性非常大。病情危重,时间紧急,神经外科刘君医师接诊后开通绿色通道,并联系CT室急诊行头颈部CTA检查后诊断为右侧后交通动脉瘤。

CTA示:动脉瘤栓塞术前

经评估动脉瘤较大且不规则,基底部较宽,手术难度及风险大。虞德明主任医师带领医师团队仔细阅片并充分讨论后制定手术方案及替代方案。年8月23日,虞德明主任医师主刀,周波、田平、雷春宇、刘君医师协助下为患者实施颅内动脉瘤血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图示: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

术后患者清醒,目前正在康复。

生活中脑动瘤破裂的案例也不在少数有唱KTV飙高音破的有熬夜破的也有发生意外的图片源自网络

看到这里,脑动脉瘤的破裂完全是个不可预测的灾难嘛!

那医生有没有办法对付它,瘤体较小的咋个与之和平相处嘛!

今天,我们医院(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来给大家科普

01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就是脑动脉壁的异常扩张(异常膨出),由于膨出部位多数像个瘤子,所以我们称之为动脉瘤。动脉瘤有囊状的,还有梭形的,还有蛇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等特殊形态。脑动脉瘤正如汽车轮胎鼓的一个泡,行驶过程中随时都有爆胎的风险。

其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是引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

01

脑动脉壁的异常扩张

脑动脉血管壁上的动脉瘤成因,现在医学界有三种学说来解释

先天学说

动脉先天性中层缺陷,通俗点讲就是动脉壁先天发育得不好,它没有发育正常的动脉来得结实。这种常见于小儿和家族性动脉瘤。

后天学说: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流冲击导致动脉壁的内弹力层破坏,使它承受牵张力的能力下降。继而受血流冲击后膨出形成动脉瘤。

综合学说:

该学说认为动脉壁发育性中层缺陷、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是发生动脉瘤的三个主要因素。

视频来源于网络动脉瘤好发于脑大动脉分支或分叉的隆突处,此处是血管壁的薄弱部位,即中层缺陷和血流冲击点,如果内弹力层退化,就会逐渐膨出而形成动脉瘤。动脉瘤扩张之后,到了一定的程度会破裂。像吹气球,气球如果吹得太大了就破了。动脉瘤越大,血管壁就会越薄弱,血管壁会承受不住压力,于是就发生破裂。一旦发生破裂,死亡率可达30~50%,幸存的患者中仍有高致残率。由于破裂是不可预测的,因此称之为“不定时炸弹”。

02颅内动脉瘤症状

1

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

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动脉瘤破裂后所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比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和意识障碍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高死亡率和致残率。

2

占位效应

此外,当动脉瘤体积过大还会对周围的神经、脑组织造成压迫,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陷。如(头痛、视力下降、视物重影及肢体感觉异常)。

03颅内动脉瘤的检查

临床上通常是通过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脑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手段来进行诊断的,其中,CTA、MRA是无创的检查,DSA是有创的检查。

医生建议

首先大家要正确认识脑动脉瘤,破裂受瘤内动脉压力、动脉壁牵张强度、动脉瘤大小和瘤壁厚薄等因素影响。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等高危因素的控制。

转载注明  http://www.qbkow.com/jbcs/1531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大脑动脉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