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叶动脉瘤

时间:2021-1-31来源:疾病常识 作者:佚名 点击:

未破裂的囊性动脉瘤(SaccularIntracranialAneurysms,sIA)都是相似的,而破裂动脉瘤则各有各的原因。

已被证实的是,动脉瘤的大小和形状是破裂的危险因素,因其直观反映出了sIA壁结构的变化,并提示了瘤壁的退化重塑,与破裂直接相关。先看下图,回忆下动脉瘤按形状的分类:(注意分叶动脉瘤是BiA,而不是分叉动脉瘤BAn)

图1动脉瘤按形状分为(由第一排左起):球状、梨形、喙形(鸟嘴形)、双叶形(Bilobar)、多叶形和梭形

说到不规则动脉瘤,主要指的是子囊/分叶动脉瘤,两者间的区别请观看下图:

图22D和3D下确定光滑或不规则动脉瘤。当造影提示有小囊或继发动脉瘤从囊性动脉瘤突出时,称为子囊;当动脉瘤分为双叶或多叶时,称为分叶动脉瘤

AnttiE.Lindgren教授(KUHNeuroCenter)等于年发表在Stroke杂志上的文章中,基于芬兰地区-年5,个sIA的4,名患者分析,发现其中2,个(48%)破裂,个(52%)为未破裂sIA,未破裂中则另有52%属于偶然发现。虽然大脑中动脉MCA分叉和前交通动脉ACom是破裂最常见的部位,但是前交通和后交通动脉PComsIA的破裂发生率分别为70%和62%,而MCA分叉仅为46%。破裂的sIA更大(平均8mmvs未破裂4mm),在直径≤7mm的sIA中,仅有24%出现破裂。在单因素分析中,不规则形状显然与破裂相关(未破裂22%vs破裂92%,p=0.),即使在对每一解剖部位进行反向逐步Logistic回归后,不规则形状始终是与各部位破裂高相关的唯一因素。不规则形状sIA破裂的阳性预测价值为:<20mm的sIA中>80%,在大和巨大sIA中>76%。该研究证明,不规则形状作为sIA破裂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远胜于大小或最大直径或纵横比,以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该研究还同时发现了13个随访期间破裂的动脉瘤,其中非巨大者,破裂前后尺寸有增加、有降低,2例出现形状改变)(文中的不规则包括所有非光滑表面的囊性动脉瘤,不过仍主要是子囊/分叶)

图3芬兰研究中将破裂动脉瘤根据大小、形状和位置分布

图4芬兰研究中动脉瘤破裂与否,和年龄、动脉瘤直径以及部位的关系

日本的UCAS研究亦证实了带子囊(withadaughtersac)的动脉瘤更易破裂(为啥不是son?儿女有区别嘛),故一旦发现此类不规则动脉瘤建议积极治疗,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怎么治疗,好在这些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与常规差异也不大,仅术中策略和操作要复杂一些。

图5一名40岁女性发作了2天全颅性头痛,伴有短暂意识丧失,头部NCCT提示半球前裂存在SAH(a),该患者HuntandHess1级,CT造影发现指向右上方的ACom动脉瘤(b),拟进行开颅手术使用单个开窗夹进行动脉瘤夹闭。在手术期间发现了一个由大脑前动脉A2与ACom近端下壁引起部分血栓形成的双叶动脉瘤(大小0.5??0.4??0.4cm)(c),遂代替常规夹子使用带窗孔的T型夹夹闭,(d)ICG-VA显示所有血管血流正常,动脉瘤区域无血流;(e)术后复查CTA提示动脉瘤夹闭

而同样很成熟的弹簧圈填塞术中操作,除了与动脉瘤的形态有关,亦需要综合考虑各类因素,主要包括载瘤血管与动脉瘤间的角度,解剖条件和动脉瘤的部位等等。术前的预判很重要,术中微导管的操作技巧则没有定论,取决于术者的经验和技术,必要时也可联用颅内支架或血流导向装置。(无论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ω^)喵~)

图6右颈内动脉未破裂巨大动脉瘤患者(a),其动脉瘤具有向尾侧延伸的不规则形状(不完全分叶),术者为了确保将弹簧圈放置在延伸区域中,必须将微导管插入瘤体较深。术者选择在动脉瘤内放置2根微导管,一个沿动脉瘤内侧前进,其远端到达动脉瘤尾端(b,小箭头),另一个则位于动脉瘤中部。两根微导管的路径和Marker示意如图(c),从第二根中部微导管送出的弹簧圈分布在瘤囊的2/3处,未分布在尾端(d);(e)通过尾端的第一根微导管继续填充弹簧圈,最终达到完全闭塞。(这个基本就概括了分叶/子囊弹簧圈的治疗策略,当然先填哪一个和治疗顺序则根据病情可变)

亦有病例报道显示,对于急性破裂期的动脉瘤可选择内外科序贯疗法。JefferyE.Thomas教授和JackC.Rose教授(WashingtonHospitalandWashingtonTownshipMedicalFoundation)认为,神经介入血管技术的进步趋势排除了优先外科治疗的好处,譬如脑减压和硬膜成形术对这类患者的益处可能会被忽略,因此内外科治疗应该是互补的。

该中心对于同时存在:1.相对高的长宽比;2.可以单独区分的多个小叶;3.存在术中破裂的高风险,难治性高血压、多发性出血等)的宽颈动脉瘤进行弹簧圈栓塞,同时根据1.Hunt-Hess分级;2.Kistler-Fisher分级;3.伴有ICH,硬膜下或脑室内出血;4.栓塞不完全;5.合并其他动脉瘤,考虑是否在内科治疗后行外科开颅夹闭手术,如方案拟定则介入下栓塞并不达到完全。最终在该中心13名符合条件的患者中,内外序贯治疗成功闭塞了所有的动脉瘤,且未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仅1名原发假性动脉瘤患者在切除术后出现了明显的血管脆性和痉挛(延迟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cerebralvasospasm,DCV),最后该患者死于血管痉挛。其中7例6个月随访mRS评分≤2,2例=3。提示对急性破裂期患者的治疗需考虑个体化因素。(美国医保,嗯,懂得~~)

图7该研究的1名患者内科术后外科视野下,可清晰地见到动脉瘤穹顶处的弹簧圈(研究者们认为,一方面弹簧圈促进了动脉瘤的识别;另一方面操作时不需要完全回缩和回直肌段。同时已经破裂的动脉瘤穹顶通过栓塞得到了固定)

图8同一患者,在清晰的视野下实行夹闭手术

老样子,今天就说到这,不过倒是有个意外发现,大家对分叶动脉瘤治疗的热情没有笔者想像中高。可能与外面的奇形怪状相比,瘤颈部更重要吧。

参考文献:

1.AkiyoSadato,MotoharuHayakawa,KazuhideAdachi,etal.Useofdetachablecoilswithouttheneedofadoublemarkermicrocatheter:technicalnote.AsianJNeurosurg;13:-22.

2.AnitaJagetia,IshuBishnoi,VikrantSetia,etal.AninstitutionalexperienceoffenestratedT-barclipuseinthemanagementofintracranialaneurysms.NeurolIndia;67:-6.

3.TheUCASJapanInvestigators.ThenaturalcourseofunrupturedcerebralaneurysmsinaJapaneseCohort.NEnglJMed;:-.

4.AnttiE.Lindgren,TimoKoivisto,JoelBjorkman,etal.Irregularshapeofintracranialaneurysmindicatesruptureriskirrespectiveofsizeinapopulation-basedcohort.Stroke;47:-.

5.JefferyE.Thomas,JackC.Rose.Microneurosurgicalclipligationofacutelyrupturedcerebralaneurysmsimmediatelyprecededbyintentionalsubtotalendovascularcoilembolizationunderasingleanesthesia:observationsusingadeliberate

转载注明  http://www.qbkow.com/jbcs/1535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大脑动脉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