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型国产密网支架全球第一例治疗颅内
作者:李军凤*金恒伟霍晓川刘爱华李佑祥
单位:医院
*医院
前言
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尤其是血流导向装置的问世,使得复杂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及巨大动脉瘤的治疗越来越简单。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高金属表面覆盖率支架,不必进入动脉瘤腔内,是将密网支架置于载瘤动脉内,实现对载瘤动脉的血流动力学重建,诱发动脉瘤内自发性血栓形成,并通过动脉瘤颈表面的新生血管内膜使血管腔内表面重新塑形,最终达到治愈动脉瘤的目的。目前血流导向装置有进口Pipeline和国产Tubridge。
今日我们团队使用我们神经介入中心李佑祥主任和泰杰伟业公司一起研发的新型的密网支架成功治疗一例动脉瘤。
病例详情
患者,男,53岁,主因“发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5月”入院。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10年,血压最高达/mmHg,长期口服盐酸依那普利及替米沙坦降压,血压控制在/90mmHg,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史。
体格检查:BP/90mmHg,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
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术前检查
头CTA示:右侧颈内动脉C6动脉瘤(图1)
DSA示:右侧颈内动脉C5-6动脉瘤(图2-3)
术前诊断
?颅内动脉瘤(右侧颈内动脉C6)
?高血压3级
术前药物准备
?阿司匹林肠溶片mgqd(7天)
?氯吡格雷75mgqd(7天)
治疗策略:密网支架置入术
治疗过程简述
全身麻醉下右侧股动脉入路。将5F-Navien置于右侧颈内动脉岩骨段,行三维血管重建显示:右侧颈内动脉C6动脉瘤。调整至合适的工作角度后,路径图引导下由Synchro(0.,cm)微导丝,将动脉栓塞系统微导管超选进入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撤出导丝,并接高压盐水持续滴注备用,多个投射角度辅助下,将一枚(4.5mm*20mm)的动脉栓塞系统缓慢释放,完全覆盖瘤颈。多角度造影示支架顺利打开,贴壁性良好,载瘤动脉通畅。之后撤出各级导管,顺利结束手术。(图4-6))。
讨论思考:
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是未来大势所趋,进口Pipeline和国产Tubridge已显示了其巨大的治疗优势。现在又一款自主原创的国产密网支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医院李佑祥教授联合研发的新型的密网支架(暂无商业名),今天的这一例患者是全球第一例,医院李佑祥教授和刘爱华教授上台演示,术中感觉这款支架操作顺利,释放、贴壁性良好,显影不错,是一款优良的密网支架,术后支架三维重建支架有良好的贴壁性。我们期待患者将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是新款国产支架治疗的第一例,此款密网支架的效果还有待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及患者的长期随访,我们随时追踪随访,会在6个月后发布随访结果,我们希望会取得良好的结果。是此款密网支架的问世为治疗动脉瘤又多了把利器。
(整理:王璐瑶)
术者简介
刘爱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北京市神经介入工程中心副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中心PI、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中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人物、中国青科协生物医药副秘书长、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神外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擅长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与脑血管畸形等脑部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相关研究获奖6项,先后承担国自然、科技部等12项,发表学术论文篇(Stroke等SCI论文61篇),获得专利4项,培养硕士生14名,博士生4名,主编主译脑血管病专著2部。
欢迎感兴趣阅读天坛介入笔记的朋友,
- 上一篇文章: 最后一个名额第九届深圳市神经外科显微解
- 下一篇文章: 未破裂的颅内梭形动脉瘤的自然史和治疗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