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庚新middot第3期多技术联合

时间:2021-4-5来源:疾病症状 作者:佚名 点击:

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专栏主编

郭庚医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医院血管神经外科主任,医院万柏林分院副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首批“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首届青年医师奖获得者,山西省高等学校11领军人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careggi医院神经外科访问学者。擅长脑(脊髓)血管病的手术与介入治疗。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兼青委副主委、山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兼副总干事。兼任9种学术期刊编委及审稿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9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18篇被SCI收录。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术者:郭庚张文举吴勇强

整理:吴勇强

临床病史及影像

患者,女性,55岁,主因“右侧眼睑下垂天”入院。

患者于-11-2出现右侧眼睑下垂、复视等动眼神经麻痹症状。

头颅核磁示:右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图1A,B)。

全脑血管造影示:右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图2A,B)。

D重建(图)

既往:高血压病史

查体:右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复视

诊断:

1.右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2.右侧动眼神经麻痹

.高血压病2级高危

术前讨论:

1.手术指征:患者突发动眼神经麻痹日入院,核磁及全脑血管造影明确右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动脉瘤形态极不规则,相对宽颈,自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发出。2.治疗策略:行双微管分区栓塞动脉瘤,先栓塞A区,再栓塞B、C区。

.相关风险:动脉瘤破裂,瘤内弹簧圈分隔,弹簧圈脱出、嵌入载瘤动脉等。

手术治疗过程:

全麻下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8F血管鞘,6FNavien中间导管与8F导引导管同轴,在泥鳅导丝引导下,将8F导引导管送至右侧颈内动脉C1起始,6FNavien送至右侧颈内动脉C4段。选择合适工作角度,路图下,顺Avigo微导丝将塑形后Echelon-10微导管(一号)送至远端子瘤A区内,塑形后Echelon-10微导管(二号)送至主瘤瘤腔B区内,经一号栓塞微导管送入APB-4-12-D成篮后,继续送入QC--8-HELIX、QC-2-6-HELIX弹簧圈至A区栓塞致密(图4)。

撤出一号微导管重新热塑后送入动脉瘤C区子瘤内(图5)。

顺一号微导管送入QC-2-4-HELIX弹簧圈半释放,经二号微导管送入APB-6-8-D弹簧圈大圈成篮,在瘤颈处有一个襻支撑入后交通动脉,形成吊脚楼样结构,全释放一号微导管内弹簧圈,继续送入QC-2-2-HELIX,此时一号微导管被顶至动脉瘤主瘤瘤颈处(图6A,B)。

经一二号微导管继续填入数枚弹簧圈,造影可见动脉瘤致密栓塞,后交通动脉通畅(图7A,B)。

蒙片可见弹簧圈形态(图8A,B)。正侧位造影可见动脉瘤致密栓塞,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通畅(图9A,B)。

文献回顾:

双微管技术适用于宽颈动脉瘤,即将两根微导管同时置放于动脉瘤腔内,通过这两根微导管交替送入弹簧圈,观察弹簧圈稳定后再解脱。交互编织的弹簧圈在动脉瘤腔内的稳定性强,不易突入载瘤动脉。双微管技术有利于动脉瘤的致密、均匀栓塞和载瘤动脉的保护。

大圈技术即使用大圈(动脉瘤直径乘以1.4-1.5或更大,也就是D=(a+b)/2*1.5mm)作为首个栓塞动脉瘤弹簧圈的栓塞策略。该技术使动脉瘤颈金属覆盖率更高;更好扰流,促进血栓和内膜生长;对瘤壁和瘤颈的径向支撑力更稳定,抗压缩能力更强,复发率更低。同时它降低了填塞比率,减少了弹簧圈数和长度,手术过程省时省力且节省治疗费用。

吊脚楼技术,学名应该叫做弹簧圈支撑技术或扩大成篮技术。经典成篮技术是首发弹簧圈在瘤腔内成篮,而“吊脚楼技术”是指首发弹簧圈在瘤腔内成篮的基础上,有一到两个环突入载瘤动脉,相当于扩大化的成篮技术。突出来的一两个环起到支撑瘤腔内弹簧圈的作用,而贴壁撑在载瘤动脉分叉处的少量环一般不会阻碍分支血流,至少其潜在的致栓风险远弱于支架。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

转载注明  http://www.qbkow.com/jbzz/1587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大脑动脉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