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天路下基层吴毅作品大山深处的

时间:2020-7-21来源:相关医院 作者:佚名 点击: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www.paisufa.com/

大山深处的精魂

井陉大梁江印象

吴毅

????

作者简介

吴毅,年3月26日生于河北正定大临济村。年考入河北正定中学,年回乡务农,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年3月到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创作培训班学习,同年10月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年6月到乡政府工作。年4月到正定县市场管理部门工作至今。

年开始在《石家庄文学》、《太行文学》、《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河北农民报》、《青春岁月》、《读书时报》、《当代人》、《长城》等省、市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作品,年7月出版散文集《诗酒年华》(三人集),年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商海风流》。散文集《诗酒年华》获石家庄市第三届“十个一精品工程”奖;散文《闹媳妇》获首届中国西柏坡散文奖三等奖;散文《母校有丁香》获第三届河北省散文名作奖二等奖;散文《中年的船,没有港湾》获第四届河北省散文名作奖优秀奖;报告文学《正定文化街市》获石家庄市文联、市作协、《太行文学》编辑部“新农村建设”征文三等奖等等。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正定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已经有些年不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原因自然很多,但归结起来,无非是生活的琐琐碎碎。年龄渐入中年,再也没有年轻时的冲动。心底里的梦想,还是藏在心灵的深处吧。

最近市作协组织了一次到井陉大梁江古村落的采风活动,让我重新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

说起来,我与井陉还有两次渊源。一次是远观,一次是近览。小时候,村里有一个吴家的闺女,嫁到了井陉。因为地域偏僻,路远,贫穷,尤其缺水,常被村民提起。那些上了年纪的妇女,提起井陉,脸上的表情很是怪异,仿佛那吴家姑娘这一嫁,就被父母遗弃了。在我小小的心灵里,从此就常常留意她们家的动静,急迫地想了解那姑娘的境况。

那些年,农村对于年节很知重,有“八月十五当过年”的俗谚。中秋节亲戚要走动,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不论贫富,家家都要招待亲戚、贵宾。但是,吴家的那姑娘,中秋节似乎从来没有回过家。我的心里有点莫名的酸楚。

有一年过年,街上显得比往年有异样,人们三五成群,站在街边交头接耳,好像谈论着什么机密事儿。母亲说:“有什么机密?吴家姑娘回来啦!”这无疑在我们村是一个重大新闻。人们纷纷到吴家去,拜年的理由很充分,平时不走动的,也趁着年节到家里聊个吉庆话。她们家正好有我一个同班同学,我趁这机会可以一观究竟。

走进她家院里,人们进进出出,表情平静。我一看,那家姑娘正与几个同龄的女子聊得热闹,说说笑笑,全无苦涩的表情。我心释然。井陉在我的心里只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已。

所谓近览,就是前些年,我刚从一个乡镇到县城工作,单位组织了到井陉于家石头村旅游。那次的确被震撼了,石头与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息息相关,普普通通的石头,它的价值在一个地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超乎我的想象。

大梁江

大梁江呢?大梁江村落的精致,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精美的艺术品。

大梁江位于井陉县的大山深处,属于太行山山脉,据井陉县城36公里。大梁江在明代之前还归属山西省太原府平定州承天都,当时的村子叫甘桃沟,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名。清代时期村中的梁姓人丁兴旺,人口越来越多,村民据此将村名改为大梁家。井陉山区历来以缺水著名,常被山外人揶揄为一生只洗三次澡。因为世世代代山区村民对水的渴望,在民国时期他们把村名谐音,改叫大梁江。

大梁江村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座,全部依山就势建造,大户人家双层楼阁、四合院形式的建筑较多,融合了北京四合院和山西民居的特色,独具一格。普通单层民居也各有千秋。全村有3条街道,10条巷子,总长多米,全部用青石和卵石铺成。一眼望去,屋宇飞檐翘角,高低错落;街巷纵横交织,盘旋曲折。房屋以石材为主,以砖木为辅,突出实用价值。漫步在石头的街巷里,低头转眼之间,那些侵染着几百年生命痕迹的石碾、石磨、石墩、石台阶,石墙、石柱、石砌院,似乎让我们现代人有一种穿越感,那些鲜活的生命在我们的脑海里演绎着水深火热的华彩乐章。

中国毕竟是传统农耕社会,乡愁难解。我一直以为,画家极具乡愁意识,吴冠中的很多江南水乡的画作就有一种解不开的乡愁。画家陈逸飞的画作流露出了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他的著名画作《家乡的回忆——双桥》成为那个时代表现乡愁的经典作品。

我们村由于新区建设需要,整体搬迁也有四年多了,村址处建设了大型公园,我家的院落处建起了一座风景山,幸亏村中还留有一棵古槐,我们尚能找到故园的大概位置。我们这些从小在老家祖宅中长大的人还有记忆,时常说起当年的情形。但是,我们的后来人呢?他们怎么体验故园的概念呢?记得搬家之前,我叫一个文友详细拍摄了家园的影像,我写了一篇散文《故园留影》,算作我们怀念家园的依凭。

大梁江就不同,它完整保留了家园的村容村貌,甚至家家户户原封不动的一石一瓦,一树一草。大梁江是幸运的,它的健在的人,后来人,可以亲自到村中游走,走进自家的院落,回味生活在其中时的各种趣事儿。生活的影像有实物为证,故园就成为每一个家庭的纪念馆,可以回去走走。家园在,知来处,在外奔波的人可以一解乡愁。

责任编辑:伊心璇动

值班编辑:康然

                

转载注明  http://www.qbkow.com/xgyy/1429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大脑动脉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