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拆弹专家rdquo凝
“
颅内动脉瘤常被称为人体脑内的“不定时炸弹”。它是发生在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有可能终身不爆,但一旦爆炸,死亡率极高。因此,神经外科医生常被称为大脑深处的“拆弹专家”。
”5月17日晚,当救护车将86岁的邢阿医院汉口院区急诊时,生命之弦已是极其脆弱。急诊医护人员迅速展开施救,很快头颅CT提示: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外科姚国杰主任听取汇报后,判断患者出血原因为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手术刻不容缓。
病情危急,救治难度大、手术风险高,而对于86岁的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治疗,无论是采用常规开颅手术还是介入栓塞手术,都被视为“极限挑战”。检查提示患者有间质性肺炎和心肌缺血,术中及术后存在心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等风险,一旦出现,情况不可逆转,后果不堪设想,这为手术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经与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多科室联合会诊,制定出最安全合理的手术方案后,徐国政主任、姚国杰主任与家属见面沟通,最后决定给老太太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一次手术处理两个动脉瘤。
手术开始时情况顺利,但在动脉瘤分离过程中,动脉瘤提前破裂,瞬间大出血,患者血压陡降至50毫米汞柱,心率降至30次/分,情况十分凶险。姚国杰主任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手术技术,短时间内控制住了险情,经过2小时的奋战成功完成手术,患者顺利下台。目前,患者神智清醒,手脚活动正常。
“炸弹已拆”,患者转危为安!
医院神经外科是全军的神经外科研究所,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医院特色学科发展中一张响亮的名片,如何借力学科融合东风,发扬品牌学科优势,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多年,姚国杰主任有着自己的思量,学科建设要想有奇峰秀水,融合发展提供了绝佳机遇。融合,不应仅是科室内部“一亩三分地”的整合,也要注重多学科之间的联合,更要与“医院”医院“姓军为战”使命定位契合。
“新思维构筑新框架”近年来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人才流失等问题,医院汉口院区神经外科业务逐渐萎缩,正是需要源头活水的紧急关头,学科融合可谓恰逢其时。两院合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姚国杰主任表示:我们要响应院领导的号召,凝神聚力,攻坚克难,促进两院区科室同质化医疗,在整合中促进深度融合。结合科室实际,立足长远发展,他对科室亚专科布局进一步规划设计,武昌院区肿瘤、血管、功能、脊柱脊髓四个优势专业继续深耕细作,做精做细;汉口院区设立综合病区,以收治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为基础,在收治患者数量和病种类型初具规模后,稳扎稳打,同时借助汉口院区优势学科,合作开展脊柱脊髓神经功能康复专业,壮大实力,逐步扩展业务范畴,提升区域品牌效应。
同时采取交叉查房、定期疑难病例讨论、每周召开例会以及质控会议等举措实现学科亚专业间的相互交叉,并以MDT模式建立各亚专科学组的高度融合。这样不仅使学科分工精确、细致、深入,同时还兼顾了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
“水涨船高,合则共赢”框架打好了,接下来便是学科的精细化管理和创新发展。环顾四周,几乎无一不倡导学科创新。如何做到学习而不简单模仿,创新而不脱离实际?姚国杰主任秉承因地制宜、清晰定位的原则,通过优劣势分析,学科创新方略逐渐清晰。
医院学科融合后,“一院两区”规模优势凸显,综合实力更强,人才资源更加丰富,适合多学科合作攻关,团队协作大有可为。对于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深入合作,姚国杰主任、宋健副主任一班人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描绘的新图景跃然纸上。
汉口院区,神经内科团队具备丰富的卒中通道经验,有了外科的保驾护航,溶栓取栓会更有底气,颅内疑难病变通过内外科协作,微创活检明确诊断,也为患者提供了全纬度的治疗选择;康复医学科技术实力强大,有了他们的早期介入,将康复治疗“搬进”病房与神经医学有机结合,患者术后可以立即在床边开始神经康复,真正实现患者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与麻醉科协作,实施术中唤醒手术切除术,精确定位,精准切除,达到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并保留功能区的目的;与内分泌科协作,为垂体瘤患者提供手术、激素替代一条龙服务等等,不一而足。多学科协作有了神经外科的加入,学科融合就补齐了短板,插上了翅膀,实现了怒放。
“姓军为战强基护航瞄准一流革新图强”作为中部战区最医院和战时卫勤保障战略的重要力量,医院有着自己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医院的品牌学科,同时又是卫勤保障和为兵服务的重点科室,面临新时代下军队医疗改革的新形势,学科发展要想有新作为,神经外科有着清晰的认识。
医院的本色和光荣传统,医院的基本职能和始终坚持的方向。融合,就要找准“姓军为兵、姓军为战”的历史定位,医院的整体发展布局,在“医院”战略目标牵引下,契合使命,同频共振。
在神经外科的学科建设规划中,未来不仅会侧重于学科专业发展,着重树立学科品牌,还会在结合军队政策、医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重视临床医学转化,加强战创伤、多发伤、复合伤等现代战伤救治课题的研究攻关,把含军量高、战场味浓的战创伤重症急救、战创伤后功能恢复纳入学科发展的主要路线。“这是我们必须胜任的一项重要任务。”姚国杰对此充满信心。
编审:周全
责编:许畅铭记
制作:曹韵秋
期待您的
- 上一篇文章: 会议报道浙大二院美国UCLA联合M
- 下一篇文章: 军医不再隐瞒脑梗的ldquo救命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