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内扰流新武器第五代WEB支架的安全性和
为了验证第五代WEB装置WEB17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法国巴黎Bicetre医院脑血管病研究中心的CristianMihalea为25名大脑中动脉分叉部位复杂宽颈动脉瘤放置了WEB17装置,通过一定时间的观察随访临床验证了WEB17装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ISAT研究结果(InternationalSubarachnoidAneurysmTrial)与CLARITY(ClinicalandAnatomicResultsintheTreatmentofRupturedIntracranialAneurysms)研究结果相继发表之后,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破裂及未破裂动脉瘤的标准一线疗法。但是,对于复杂解剖结构尤其是合并宽颈结构的动脉瘤,目前的治疗技术如单纯弹簧圈填塞、球囊或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技术亦或者载瘤动脉血流导向装置对于一些复杂病变仍无法解决。
SequentMedical研发的瘤内扰流装置WEB(WovenEndoBridge)使得复杂解剖结构的宽颈动脉瘤治愈成为可能,前期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经合理筛选并采用WEB装置治疗的复杂动脉瘤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并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随后WEB持续改进换代,WEB-DL、WEB-SL以及WEB-SLS相继问世,临床研究以及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筛选的动脉瘤患者应用WEB治疗的围手术期致残率为4%,死亡率只有1%。目前最新研发的第5代WEB装置(WEB17)进一步做了优化:在不影响可视性的前提下使用了更少的编织金属丝(72-根),从而使得WEB17可以做的更小(最小规格3*2mm),同时拥有了更好的瘤体结构顺应性和更柔顺的推送性。并且WEB17重新设计了推送装置,使得WEB17可以经更小内径(VIA17微导管,内径0.inch)的微导管进行输送,从而使得更多、更远端的微小复杂动脉瘤的处理成为可能。
为了验证第五代WEB装置WEB17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法国巴黎Bicetre医院脑血管病研究中心的CristianMihalea为25名大脑中动脉分叉部位复杂宽颈动脉瘤放置了WEB17装置,通过一定时间的观察随访临床验证了WEB17装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结果发表于近期JNIS杂志上。
研究方法通路系统的建立:选用NeuronMax长鞘,置入Fargomax导引导管,采用VIA17专用微导管超选瘤体后释放Web装置。
WEB装置规格的选择:WEB装置的选用原则——加1减1原则,即瘤体宽度加1mm以保证装置释放以后不会再瘤体内发生横向位移,同时更好地封堵侧方射入的血流,装置的高度应略小于测量值(通常较测量值小1mm)以避免装置发生形变。
研究结果研究经评估后纳入25例该中心在2年2月至年4月入院患者,女性15人,平均年龄54.5岁(20-74岁),术中发现28枚未破裂瘤体并行WEB瘤内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治疗。28枚未破裂动脉瘤位置分布:大脑中动脉12枚,10枚前交通动脉瘤,3枚颈内动脉T分叉部,小脑下后动脉1枚,基底动脉尖1枚,脉络膜前动脉1枚。28处的WEB装置均成功释放,住院期间无出血或缺血时间发生。1例患者出院后发生迟发性的血栓形成不良事件,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完全治愈率91.%,2例复查发现部分瘤颈残留(8.33%)。
1例迟发性血栓形成不良事件发生于术后第5天:该患者病变位于前交通动脉处,WEB装置的选择偏小,患者术后5天发生缺血性卒中事件,急诊造影提示WEB装置突入右侧大脑前动脉A2段,后于右侧大脑前A1-A2部位放置FREDJr2.5×18mm支架支撑WEB,但因支架径向支撑力不足未能成功。术中造影可见左侧前循环可经软膜支部分代偿右侧大脑前供血区域,6个月随访患者mRS4分,左侧肢体完全瘫痪。
研究结论研究提示新型瘤内扰流装置WEB17对于未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治疗安全有效,对于较小的分叉部动脉瘤也有很好的适用空间。但是目前的研究只是小样本探索性研究,对于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评估以及适应症需要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行探讨。
图1.第一位手术患者简介:右侧颈内动脉终末T分叉及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位复合复杂动脉瘤。(A)3D造影并选取工作位测量瘤体参数;远端瘤体3.5*4.5mm;近端瘤体3.3*2.5mm;(B)右侧颈内动脉工作位造影;(C)第一个WEB装置WEB-SL(4.5*2mm)放置后的不减影图像;(D)第一个WEB放置后的造影图像;(E)颈内动脉T分叉动脉瘤的微管超选;(F)第二枚WEB(3*2mm)放置后的不减影图像;(G)术后造影;(H)术后Vaso-CT成像;(I)术6个月随访显示影像治愈。
图2.第9位患者:两分叶前交通动脉瘤。(A)3D造影成像后瘤体参数测量:瘤1:4×3mm;瘤2:3×2mm(B)3D造影重建后-前位(C)工作位选取(D)VIA17微导管超选第一个瘤囊(E)第一枚WEB植入后不减影序列(F)第二枚WEB释放(G)两枚WEB植入后瞬时造影(H)术中Vaso-CT检查(I)3个月随访结果
图3.第18位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A)工作角度(B)WEBSL6×3mm植入后不减影序列(C)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第21位患者:左侧小脑下后动脉动脉瘤(D)工作角度(E)WEBSL4.5×3mm置入后不减影序列及Vaso-CT(F)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第22位患者:前交通动脉瘤(G)工作角度(H)WEBSL5×2mm置入后不减影序列(I)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王浩博士
医院/医院博士后流动站
审校
杨志刚副教授
医院
终审
刘建民教授
上海医院卒中中心
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
WEB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WEB术后动脉瘤残留或复发如何处理?WEB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WEBCAST研究结果
- 上一篇文章: 指南最新美国自发性脑出血诊疗指南
- 下一篇文章: 研究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