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线前沿我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烟雾病合

时间:2021-1-20来源:患病危害 作者:佚名 点击:

找工作就来程序c#/.net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kuaileshijie.com/lehuo/baike/20201215/631.html

近日,医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位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实施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第一天意识即清醒,言语清晰流利,四肢活动正常,恢复良好。

王某某,男性,54岁。患者因突感头痛伴恶心,呕吐11小时于年4月14日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我院神经外科治疗。急诊行颅脑CT检查示:环池、四叠体池、鞍上池、双侧外侧裂池、前后纵裂池、大脑镰及部分脑沟内示高密度影,中线结构无移位。

入院后,神经外科申桂广主任高度重视,结合神经外科其余医师意见,高度怀疑动脉瘤破裂出血,动脉瘤不是肿瘤,而是动脉血管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而形成的瘤样病变,它就像颅内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再次破裂,再次破裂死亡率高达70%,15%医院就直接猝死,一种简单的描述就是:1/3死亡,1/3残疾,1/3康复,所以动脉瘤的死亡率或病残率是极高的,属于神经外科急危重症,入院后向患者家属讲明病情,给予镇静镇痛,严格控制血压,绝对卧床保持大小便通畅等各项措施,预防动脉瘤破裂,于4月15日进行颅脑CTA筛查(见下图),发现右侧颈内动脉末端动脉瘤,同时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闭塞,远端血管显影不良,考虑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经过科内会诊讨论定于4月16日在全麻下行动脉瘤栓塞术,医院张立勇主任会诊手术。

术前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后置入动脉鞘进行DSA造影,DSA造影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经过造影发现右侧颈内动脉末端可见囊性突起,瘤颈狭窄,自瘤体可见1支穿支血管发出,大脑中动脉起始段闭塞,代之以大量团状烟雾状血管,左侧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及右侧大脑后动脉均通过软膜支向右侧大脑中代偿供血,诊断为烟雾病综合征合并右侧颈内动脉末端动脉瘤,证实术前诊断。向患者家属讲明手术的风险性及必要性,经过家属同意后,进一步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

术中将navin导引导管超选入右侧颈内动脉岩骨段,根据3D血管成象寻找工作角度,将Echenlon10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内,输送3D弹簧圈成篮,然后依次送入5枚微弹簧圈进行致密栓塞,造影显示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及远端血管通畅。该患者做完手术安返病房。术后给予充分镇静镇痛,并应用“3H”疗法预防及控制脑血管痉挛,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多次给予腰穿释放血性脑脊液,最终患者恢复良好,治愈出院,嘱患者可于3个月后针对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

术后给予充分镇静镇痛,并应用“3H”疗法预防及控制脑血管痉挛,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多次给予腰穿释放血性脑脊液,最终患者恢复良好,治愈出院,嘱患者可于3个月后针对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所有的出血在普通人眼中都认为是脑溢血,脑溢血是一种通俗的名称,有很多种,其中之一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表面有一层像蜘蛛网一样的膜叫蛛网膜,它与脑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腔隙,这层腔隙叫蛛网膜下腔,内充满脑脊液,大部分脑表面血管都走行在蛛网膜下腔里,而脑血管一旦破裂出血,就会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70%-80%都是动脉瘤造成,另外还有动静脉畸形、烟雾病、高血压等病因及一些不明原因的出血。

有哪些人群需要警惕动脉瘤?

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为2%-7%,一般在30岁以上才发生,女性多见,不一定伴有高血压病史。对于40岁以上人群的查体,建议做一个无创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CTA筛查。一旦出现单侧眼皮下垂、头痛、颈部僵硬等症状,高度怀疑动脉瘤,应尽早行CTA或者DSA检查,争取尽早针对动脉瘤进行治疗。

动脉瘤治疗方式:

(一)开颅动脉瘤夹闭:属于传统手术方式,直视下暴露动脉瘤,优点是费用适宜,对于颅内大量血肿伴脑肿胀的患者可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缺点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

(二)血管内介入治疗:通过在大腿根部穿刺置入导管,在血管内用弹簧圈或借助支架辅助进行瘤内填塞,优点:创伤小,恢复快,缺点:栓塞材料昂贵,费用高。

对于如此危急的疾病,医院及人员应为患者家属普及颅内动脉瘤相关专科知识:1、一旦发现动脉瘤都要积极治疗。2、颅内动脉瘤可以治愈。2、动脉瘤不适宜长途转运,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应该毫不犹豫送往最近的神经外科中心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联系邮箱:gxrmyy

.

转载注明  http://www.qbkow.com/hbwh/1532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大脑动脉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