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当大脑前动脉近段动脉瘤遇到解剖
临床经验:当大脑前动脉近段动脉瘤遇到解剖变异
大脑前动脉近端(A1)很少发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该部位的动脉瘤在破裂时,体积较小,常伴有血管异常,以泡样和梭形动脉瘤常见,与邻近的穿支动脉关系密切。由于存在较多的解剖变异和穿支血管,显微手术夹闭困难较大,血管内介入治疗也不容易。
近期,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神经外科Maiti教授等,对A1动脉瘤的解剖变异进行了总结,并对各种变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治疗经验,期望能够成功治疗更多的患者,文章发表在了WorldNeurosurgery杂志上。
研究介绍及临床经验
研究中纳入了-年间,16名患者共17枚A1动脉瘤,其中1名患者存在镜像动脉瘤。根据Bhaisora动脉瘤分类方法,可以将A1动脉瘤按起源近端、中段、远端,分为I、II、III类。其次按动脉瘤的指向进行细分(A,B,C分别代表指向前或前下;后、上或后上;下或后下)。
图1A1段动脉瘤的分类。A为上面观,(A):动脉瘤指向前和前下,(B):动脉瘤指向后、上及后上,(C):动脉瘤指向下和后下;B,侧面观
研究中共有10名女性;平均年龄为52.50岁;10枚动脉瘤位于左侧;13例患者存在高危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吸烟病史;而1例患者患有镰状细胞性贫血,其母亲也患有动脉瘤。
破裂组动脉瘤大小平均为4.38mm,未破裂组平均为6.23mm。8例患者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患者存在解剖变异;患有镜像动脉瘤的患者,接受栓塞治疗了不同部位的动脉瘤。2名患者的动脉瘤位于远端,其中1例患者对侧A1段发育不良,另一名对侧ICA缺如。
按动脉瘤的部位分类,8例患者位于近1/3,4例位于中1/3,另外4例位于远1/3。11枚动脉瘤指向后上方,另外4枚和2枚分别指向前下和后下。8例患者在瘤颈周围存在穿支动脉。
在近1/3的A1段没有发现梭形动脉瘤的发生,泡样动脉瘤常发生与近1/3,未在中1/3段发现囊状动脉瘤。
图2梭形动脉瘤示意图。病例1(A-E)(A-C):术前血管造影片;(D-E):术后造影未发现残余动脉瘤。病例2(F-I)(F-H):术前早影片;(I)术后10个月时随访造影片无动脉瘤残余。病例3(J-O)(J-K):术前造影示左侧A1段动脉瘤;(L):右侧颈内动脉注射造影剂后,A2显影,而动脉瘤未显影;(M-N):术后左侧颈内动脉注射造影;(O):右侧注射造影
通过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14枚动脉瘤。另外3枚动脉瘤,其中2名患者诊断为多发性动脉瘤,只接受了引起出血的动脉瘤,而对A1段动脉瘤未作处理,而另外1名患者拒绝任何治疗。
图3泡样动脉瘤造影片。A:术前造影片;B、C:术后示动脉瘤被成功夹闭
开颅夹闭6例,其中梭形动脉瘤和泡样动脉瘤各2例;另外7名患者的8枚动脉瘤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1名患者因动脉瘤复发再次手术,球囊辅助栓塞2例,支架辅助栓塞2例,Neuroform支架治疗1例,Enterprise支架治疗1例,Pipeline治疗1例梭形动脉瘤。
图4成窗变异A1动脉瘤。病例10(A-D)A:术前造影;B:术后示动脉瘤完全闭塞;C、D:术后1年时随访动脉瘤未复发;病例13(E-G)A1段动脉瘤栓塞过程
最后,A1段动脉瘤的治疗预后与前循环其他部位动脉瘤的预后无明显差异。除了1例梭型动脉瘤,开颅夹闭可以使其他动脉瘤完全阻断,其中1名患者因术前Hunt-Hess为4级,术后第2天死亡,其余患者术后无动脉瘤残余,未发生蛛网膜下腔再次出血及脑缺血。
而血管内介入治疗后,2名患者动脉瘤颈残余,其中1例因急性出血再次手术。所有患者最后都取得了良好的预后。4名患者因脑室扩大需脑脊液分流,其中2例接受了永久性脑室-腹腔分流。
总结
大脑前动脉因发生率很低,体积较小,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伴有巨大动脉瘤时,因此需要引起注意。
由于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少发,结构变异较大,术前详细的阅片,掌握动脉瘤及周围结构的特点及变异,是术者成功实施手术的前提。
尽管其很罕见,结构较复杂,但最后的预后,相比前循环其他部位的动脉瘤并不差。由于目前主要的文献以病例报道为主,无法比较开颅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优劣势。
原文转载自丁香园
内容来源:医院神经外科
投稿邮箱:tdyysjwk
.白癜风可以治吗北京有哪些好的白癜风医院- 上一篇文章: 养生堂今日1725播出警惕脑动脉
- 下一篇文章: 技术nbsp巧设围挡微导管,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