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颅内动脉瘤何去何从密网支架治疗初见
在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颅内动脉瘤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总的人群发病率2%-7%,其中巨大颅内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8%左右,在以往其治疗无论手术和介入都存在一定难度和风险。
医院神经介入科刘爱华教授介绍,两年前该科室采用最新的密网支架技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目前已经积累了台左右案例,并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拓宽了神经介入在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中的适应症。
以下是访谈内容实录转载:
神经介入发展概况媒体:现在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治疗是一个什么发展趋势?
刘爱华:介入对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而言,是一种损伤较小、治疗时间相对较短、预后较好的治疗方式。年,ISAT研究证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
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对于颅内动脉瘤,发病率2%-7%,且有年轻化趋势。首次破裂死亡率35%,再次破裂死亡率高达60%-80%,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无论从即刻治愈率,还是长期治愈率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术后病人预后较好,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年世界脑血管病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颅内动脉瘤患者优先推荐选择介入治疗。
另外,脑动静脉畸形相对动脉瘤发病率要低很多,大约为动脉瘤的1/7~1/4。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现在的主要方式包括:开颅切除、介入栓塞、以及放射治疗,一般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治疗方式,现在复合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具有一定的优势。根据患者的畸形团结构、部位、大小,通过介入联合手术,或联合放射治疗,能够最大限度的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媒体:脑血管的介入治疗和心脏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及区别是什么?
刘爱华:心血管介入治疗发展较早,心血管介入是我们的老大哥,脑血管介入治疗是在心血管介入技术基础上发展壮大的。心脏介入大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做了,神经介入要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在国际上出现。
心血管主要是狭窄问题,就像脑血管的缺血性疾病范畴,用支架扩开就可以,因为心脏的血管壁都很厚,更多是血管里出现斑块血栓,形成狭窄堵塞,出现相应症状。颅内会出现动脉瘤,一方面是脑血管与心血管结构不同,脑血管比心脏血管要薄一些,其次脑血管悬空受重力影响较大,血管形成的“气泡”就是动脉瘤。
媒体:神经介入在国内是近年来才快速发展的?
刘爱华:是,其实也就是十几年、二十年的时间,时间很短的。对比之下,开颅手术已有百年的历史了。
媒体:您什么时候从事神经介入的?
刘爱华:我是年开始的,虽然我是做神经外科的,但是对血管病很
- 上一篇文章: 医院神经内科神经介入技术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