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好对待你的第二个大脑

时间:2016-11-23来源:疾病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科学研究发现,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虽说肠道可能对于升学考试、晋升等没什么作用,但是,肠道关系到人们的心绪、情感、人们普遍比较   我们一般认为,是大脑在控制内心和思想。但中西方语言中这两个魔性的短语,却在冥冥中暗合了现代科学研究带给我们的颠覆性认识——大脑的功能,至少有一部分是受肠道及微生物控制的!

《自然》杂志特别   

  这脑壳里,装的像是大脑,仔细一看,居然是副大肠(还布满调皮的微生物)!是不是很魔性?

  热心肠先生之前也看到过两张魔性十足的图,第一张,人肚子里长了一个“肠脑”:

  

  第二张,调皮的微生物们正在塑造大脑:

  

  呃(⊙o⊙)…感觉是不是很魔性?

  画画可以天马行空,但真实情况是这样么?肠道和微生物,真的有这么重要、这么厉害么?

  答案貌似是肯定的:

  

  虽然在人身上的实验数据还非常有限,但科学家已经把焦虑、抑郁、自闭、精神分裂、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跟肠道和微生物联系在一起了。

  我们的情感、心情甚至表达,不再只是依靠大脑,而也要听从肠道的: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神奇景象?下面,我把《自然》杂志特稿里讲到的N个魔性故事分享给大家:

人和细菌的魔性故事

  

  上面说过,在人身上的实验数据还非常有限,但有限的观察和科学研究还是带给人震撼:

  严重细菌感染,让人长期消沉焦虑?

  

  年,加拿大小镇沃克顿在遭受一次严重洪水后,饮用水受到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杆菌等的污染。人因此患上严重的肠道感染疾病,其中很多人最终发展为肠易激综合征(IBS)。之后,在一个长达8年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魔性的现象:这些持续性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消沉和焦虑。

  人的坏细菌,能让老鼠也消沉焦虑?

  

  研究者未公开发表的实验表明,把IBS患者便便里的细菌分离出来,转移到小鼠肠道里,这些小鼠表现出焦虑的行为,而转移了正常人细菌的小鼠一切正常!

  坏便便预示坏性格?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正在开展一个魔性研究:他们找到了30个一岁的婴儿,用神经科学研究方法分析他们的行为、性情和大脑发育情况,然后对他们的便便进行测序,以寻求便便(肠道)与性格的关系。他们已经有了一些令人激动的初步结果,后面会有什么更让人震惊的,我们拭目以待。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55例健康的志愿者在1个月中饮用含有两种益生菌(LactobacillushelveticusR和B.longumR)的混合液。在随后的心理测试中,相比喝了安慰剂的志愿者,喝了菌液的志愿者们的抑郁、愤怒和敌意水平显著降低。

关于肠道微生物和大脑的通讯机制目前还不太清楚,但研究者们正在密切   1.外周血清素:肠道里的细胞产生大量神经递质血清素,它们能影响大脑的信号传导。

  2.免疫系统:肠道微生物能够促进免疫细胞分泌能影响神经生理学的细胞因子。

3.细菌代谢产物:微生物产生丁酸等能改变血脑屏障中细胞活性的代谢产物。

  好细菌在,血清素就是多!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ElaineHsiao在年发现,一些特定的细菌代谢产物会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分泌血清素!如果将一些梭菌转到无菌小鼠肠道里,就能看到它们分泌更多血清素;而如果用抗生素处理正常的小鼠,它们体内的血清素水平会降下来。

  好细菌缺失,大脑里的血清素也少

  

  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无菌小鼠大脑中纹状体里血清素明显缺乏,而这正是关系到小鼠是否更焦虑的大脑部位。

  防焦虑,窗口期极重要,否则无法逆转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科学家同时发现,在无菌小鼠成年后,再转入正常小鼠的细菌,对焦虑行为的干预并不十分有效。但它们的后代如果不在无菌环境中出生,并在普通环境中长大,并不会有焦虑行为。这预示着,肠道细菌影响大脑的发育,是在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定窗口期。

  这个发现非常关键,它预示着,对自闭症等人类精神障碍的干预,很可能需要在非常早期才会有效果。

  短链脂肪酸,让血脑屏障更强健!

  

  细菌的代谢产物,如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会通过让细胞间的连接更加紧密来加强血脑屏障的功能。

  而年,德国科学家还发现,短链脂肪酸能促进大脑小胶质细胞的发育和生长,这更增强了大脑的免疫防疫功能。

10个要点详细了解下我们的肠道!

  1.肠道是唯一一处无需大脑支配仍能工作的部位

肠道经常“孤军奋战”,不等待大脑发出信号,自行消化机能。这种功能甚至连至关重要的心脏都没有哦。

2.肠道中存在约一亿脑细胞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肠道居然能够自行“思考”。那是因为从食道到肛门约九米长的肠道中存在着无数的脑细胞。肠道中的神经元甚至比脊髓或末梢神经的还要多。

3.肠道有着自成一体的神经系统

肠道的神经系统包含了消化、排泄等功能,自成一体,独立运作。关于这一点,有些科学家认为肠道属于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但也有科学家认为它们自成一体。在收到“运作”的刺激后,肠道并不会等待大脑信号,而是直接进行标记和处置。这一点对于稚嫩的新生儿大脑来说是一个相当完美的特点。

4.肠道向大脑传递情绪信号

肠道又被称为迷失的神经系统,而它又是庞大而周到的。研究表明,肠道向大脑传递的信息量甚至可以高达90%。也就是说,大脑从肠道获取信息再解析为情绪反应。所以咯,你的心情完全取决于你的肠胃哦。

5.肠胃不好也可以叫做“肠道的精神疾病”

羟色胺是一种对抗忧郁,调节身心的情绪物质,在肠道中所占比例竟有95%之多。换句话说,食物、药品及抗生素都有可能让人的情绪变得乱糟糟的,这也许会让人难以置信,但这又的确是真实的。

6.健康的肠道与骨骼的关系

通过研究羟色胺与肠道的关系发现,肠道与骨骼也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在白鼠实验中,我们了解到如果对肠道中羟色胺的放出进行抑制,就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减缓骨密度的流失。以这个发现为契机,或许可以研制出防治骨质疏松的新型药物。

7.自闭症与肠内细菌的关系

自闭症患者十有八九都是肠道壁浸透症候群,过敏性肠道症候群或是由于益生菌不足引起的肠内不整。通过白鼠实验还得出这样的结论:肠内细菌群是否均衡,关系到自闭症行为障碍的治疗。但是,单靠这个来“治愈”自闭也是不太现实的。

8.吃什么食物也会影响到“肠道的心情”

在将各种食物输送给肠道的这个实验中,实验对象在不知进食了何种食物的情况下,来确认他们的心情变化。比如说,脂肪是大脑的天然麻醉剂,促使大脑释放多巴胺,增加幸福感。而碳水化合物又是负责激发幸福感传递的神经物质—羟色胺分泌的要素。

9.肠道中的免疫细胞可以抵抗病菌

肠道中不但有脑细胞,也存在着大量的的免疫细胞(约70%)。它们也称之为与肠道关联的淋巴组织,起着抵御“外侵”的重要作用。

肠道淋巴组织与肠内细菌群(肠道中的细菌数量庞大,仿佛是微生物的宇宙)会奋力击退病菌,保护身体。正因如此,当服用抗生药物时,会连同病菌和益生菌一起杀死,所以还是有必要注意一下的。

10.肠道和大脑一样也会麻药中毒

肠道内存在着和大脑相同的麻药受容体。所以,和大脑一样也会对麻药形成依赖,若是染上这样的坏习惯会带来很大麻烦的。

结束语:人在50岁之前大脑都在发育,大脑占人体比重虽小,但是,每天消耗的能量达25%左右。有研究证明节食会减肥会导致大脑吞噬自己身体细胞器和蛋白质,并造成生理心理问题。过度节食减肥会对身体机能造成严重危害。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健康的膳食纤维,规律的运动才是对肠道健康有益,让你的肠道轻爽通透。

文章来源: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北京治疗白癜风会痛吗


转载注明  http://www.qbkow.com/jbby/1554.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大脑动脉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