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半小时还你二十年
医院脑病科介入治疗脑卒中迈出大步,成为全市唯一一家整体获得神经介入手术准入资格的科室
◆专家呼吁
脑卒中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每年有万新增脑卒中病人,其中80%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未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50%以上的患者永久性残疾,并导致10%的患者死亡。据统计,脑卒中已经超过肿瘤和冠心病,在全国死亡、致残疾病中名列第一位。专家呼吁,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3-6个小时内,到有神医院进行介入治疗,这样脑卒中的致残致死率才会大大降低。
时间时间
说起介入治疗,不少人可能感到很陌生。但说起脑卒中,许多可怕的情景就会出现在我们眼前:头痛呕吐、口眼歪斜、关节挛缩、猝然昏扑、半身不遂……
大脑作为人体的神经中枢,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一个神秘的禁区。医院脑病一科主任李会仓、脑病二科主任王成太在介绍介入治疗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时间!
一代神医华佗,只因要用利斧砍开曹操脑袋,取出引发其头痛顽症的“风涎”,而遭猜疑惨死狱中。华佗尚遭如此,一般人就更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了。因此,长期以来,对于脑血管病,医学界只能采取吃药、打针等传统的保守医治手段。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脑外科异军突起,不少脑疾病可以开刀治疗了,但对于脑内错综复杂且看不见、摸不着的血管疾病,人们仍然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上世纪90年代,一项被称为“不用开刀也能治脑血管病”的先进技术横空出世,开创了医治脑血管病的先河。当时,这项技术只医院开展,宝鸡地区如有需要,只能请省城专家,既不利于病人紧急救治,又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医院医院,先后派人到西安、医院学习进修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迅速掌握了这门处于国际前沿的高新技术并不断完善和创新。随之带来的,不但是一项又一项的高难脑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填补了宝鸡的空白,更重要的是众多患者摆脱了瘫痪或死亡的厄运。
那么什么是介入治疗呢?我们知道,外科治疗是靠手术暴露后来做的;内科治疗靠服药;而介入治疗就等于“不用开刀的手术”。简单地讲,介入治疗就是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做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等高科技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进行诊断和治疗。
“血管内介入技术作为一项新发展起来的防治脑血管病的方法,有着其他治疗方法无法企及的优势,甚至可以说是神奇。”李会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介入治疗作了介绍后说,如果这一方法早面世两千年,华佗也不可能惨死在曹操手下。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李会仓说,再好的医疗手段也需要患者的配合,而患者最好的配合,就是抓住起病后的6小时。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梗死。因此,其治疗强调“早”,起病后6小时以内是最佳抢救期。而一旦超过6小时,基本不能再进行溶栓,治疗只是控制病情发展速度和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疗效将大打折扣,致死率、致残率也会明显增加。然而,遗憾的是,临床上绝大部分患者或由于认识问题,或出于侥幸心理,都错过了这一时期。
王成太呼吁,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心脏病、血脂异常等中风危险因素者,应特别留意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头痛、呕吐,瞬间偏身麻木、感觉迟钝、肢体运动障碍、活动失灵,一过性视物模糊、眩晕、耳鸣,突发语言功能障碍等四类征兆时,千万别不放在心上,觉得“没事儿,活动活动就好了”,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给我半小时,还你二十年。”
这不是广告词,而是通过介入手术完全可以实现的。据了解,一般来讲,脑血管介入手术大概只需要半个小时。脑卒中病人以四五十岁者居多,只要能在起病后的6小时以内接受介入手术治疗,就可还你二三十年重新回归社会的高质量生活,或延长20多年的生命。
神奇神奇
58岁的张某,是我市某机关的一名退休干部,患高血压多年。一日,他突然觉得双腿发软,站立不稳,手中的水杯应声落地。好在家人在第一时间直接将他送到了医院脑病二科。
抽血、备皮、术前谈话,在王成太的指挥下,这一切几乎都在同时进行,时间被控制在8分钟内。
王成太,脑病二科主任,宝鸡首批获得神经介入手术资质的副主任医师。他介绍说,抽血是要查病人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备皮就是要为患者扎针的部位——大腿根部进行消毒,做过敏试验,并刮尽体毛;术前谈话则是要征得病人的同意。
◆特别提示
神经介入疗法是综合神经内科、外科、神经影像等学科而成的一门新的现代医学学科,这一疗法在救治脑血管疾病,降低脑血管病致残致死率方面,有着其他治疗方法无法企及的优势。年,医院脑病一科、二科运用这一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人,手术成功率达%,抢救成功率达99%,其中不乏多例颇具挑战性的神经介入手术,经省上有关部门评定,医院脑病科成为全市唯一一家整体获得神经介入手术准入资格的科室。
术前准备工作刚一结束,已经穿上铅衣的王成太出阵了,只见他先是熟练地在患者大腿的动脉上扎一个米粒大的小口,然后放上一根圆珠笔芯粗的管子,通过管道将含碘造影剂注入所要显示的动脉,使血管显影,快速连续摄片。根据血管显影的形态和部位,王成太很快发现患者左侧额颞叶梗死。而对脑梗死,及早溶栓是关键。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王成太将细如发丝的微导管从小孔送入股动脉,微导管把溶栓药物输送到栓处,使溶栓药物直接与血栓接触,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很快,患者脑中闭塞的血管再通,当天即可下床,三天后康复出院。
据了解,人脑正常段血管直径只有6毫米左右,要在这么细的血管内发现病灶,并直接把药物注射进去,够神奇了吧?但还有比这更神奇的。
比如,对颈动脉狭窄,医生可通过微导管将铂金支架送到颈动脉狭窄段,支架在电脑的指令下会自动撑开,将狭窄的动脉张大,而这个支架又是网状结构,张大后像保护伞,把血管壁上的斑块护住,防止斑块脱落再酿堵塞。
同时,对脑动脉瘤,微导管将一个弹环圈送达脑瘤的“吸血口”,弹环圈会像缠毛线团一样滚成一团,牢牢地堵住“吸血口”,脑瘤因“断粮”而“饥饿”萎缩,失去威胁生命的能力。另外,对脑血管畸形另有一招,就是将液体栓剂通过微导管送到瘤的“进血口”,堵死其“食物”来源,使血液重新分布。
包括急性脑梗死的动脉内溶栓、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神经介入手术,明显降低了脑血管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王成太说,在脑血管病中70%左右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血管内介入治疗为过去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某些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带来了希望。资料显示,以椎-基底动脉的脑梗死为例,在没有介入治疗之前,其死亡率达到90%以上,应用动脉内溶栓或支架植入术后死亡率降至35%。
很多人认为,通过那么小一个针眼就开展手术,神奇是神奇,但治疗能像传统的开刀手术那么彻底吗?
王成太的回答是,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影像设备进入到治疗室,CT、DSA系统等是医生的“眼睛”,这些“眼睛”甚至能够观察到纳米级的细微之处。在这些设备的帮助下,医生能够直接将药物输送到病灶处,治疗不但彻底,而且不会对正常的组织造成损伤。所以人们完全不用为治疗的精确性担心。
超越超越
医院不少,神经介入手术在医治脑卒中方面既然有这么多神奇之处,为何目前全市只有医院一家整体获得神经介入手术准入资格?
面对我们的疑问,医院院长鲁潘贵回答,医院“中医特色突出,西医优势明显”的体现,医院“勇于超越自我,敢于超越自我”的结果。
据医院党委书记张振勇介绍,要想获得神经介入手术准入资格,得具备很多条件,包括资金的到位、技术的支持、人才的储备以及影响力的辐射等。比如,要有大型先进的医疗影像设备,开拓进取的学科带头人,在有资质专家的指导下连续五年开展神经介入手术,且手术每年最少不得低于例等。近年来,医院以“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为目标,始终瞄准医疗科技最新前沿,不断吸收新知识,开展新技术,不仅建起了全市第一家心血管抢救的绿色通道,而且在防治脑血管疾病方面,也走在了全市前列。
医院员工已经实现了超越,医院员工还要继续实现新的超越,具体到脑卒中的防治上,医院脑病内科、脑病外科、介入科、急诊科、影像科、重症监护、康复科等多个学科临床诊疗优势资源,构筑强大的脑血管病医疗团队,开通脑血管疾病救治的绿色通道。
◆名词解释
脑卒中,即脑血管病,是由于大脑里的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又称作“脑中风”。脑卒中会对大脑组织造成突发性损坏,这是因为如果神经细胞缺乏足够的氧气供给,几分钟内就会死亡。受这些神经细胞控制的身体机能也会随之失去作用。由于死亡的大脑细胞无法替换,因此脑卒中造成的后果通常是永久性的。脑卒中分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大大高于缺血性脑卒中。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癫痫的发病原因
- 下一篇文章: 专业丨怎样分清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