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回顾2当ldq
保定最新最全便民通讯录绝对要 http://www.dingxingzx.com/dxms/25619.html
微导管塑形是解决颅内动脉瘤栓塞的关键技术,如何将微导管远端的形状与患者血管形态相似,以期达到稳定放置,是手术的关键和难点,也是神经介入医生一直研究的方向。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三病房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了一系列医工联合、创新探索,在国内首次推出一项精准、高效的微导管智能塑性技术,并成功应用与临床。
神经外科三病房主任史怀璋教授介绍,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死亡率高达20~30%,其中半数在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48小时后也有1/3的患者可能发生再次出血,幸存者也可能留有偏瘫失语等多种后遗症。目前该病公认的微创治疗方法是通过血管内治疗,放置弹簧圈,使膨出的部位血栓化,从而彻底防止出血。
1月21日,郑丹看医生邀请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史怀璋教授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工程系王东鹏教授和大家谈谈“怎样通过3D打印技术治愈颅内动脉瘤”
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史怀璋教授(视频右一)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听音频
3D打印技术优势:
以往动脉瘤手术受手术器械和医生技艺的制约,会增加手术的风险,那么有了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它以1:1的比例呈现,让医生更加直观的看到颅内血管,以及动脉瘤的具体位置、大小等,这样医生就有了反复演练的机会,包括导管的苏醒,其他器械的制作,都可以更完美的呈现
图片一: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史怀璋教授(右一)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工程系王东鹏教授(左一)
图片二: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微塑形人体血管
专家简介
姓名:史怀璋
主任医师,教授,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三病房主任,
博士研究生导师
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专业硕士学位;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博士学位。医院神经外科研修,师从凌锋教授。年于美国IOWA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介入中心做访问学者,师从Dr.Chalopka。年于美国clevelandclinic神经外科做访问学者,研修脑血管病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年芬兰赫尔辛基参加脑动脉瘤夹闭显微外科学习班,师从Juha,Lawton等大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卒中学会理事,介入分会常委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主委
神经外科分会秘书
哈尔滨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委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审稿专家
《InternationalNeuroradiology》审稿专家
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外科治疗.包括脑动脉瘤栓塞术,脑动脉瘤显微外科夹闭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脑血管搭桥术,脑血管畸形栓塞术及切除术等脑血管病的介入及手术治疗.
- 上一篇文章: 第二期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正式启动30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