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发展不一样的腹痛腹主动脉瘤当心

时间:2020-11-14来源:疾病常识 作者:佚名 点击:

你对自己

了解多少?

10月17日消化内科门诊来了一位50岁的大叔,刘大叔1天前家中干活时突然出现腹痛,为脐周撕裂样疼痛,伴大汗,持续约6小时后,疼痛逐渐缓解。平素无头昏、黑矇不适,亦无胸闷、胸痛,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超声检查提示:腹主动脉瘤形成并破裂;入院检查,查血压左上肢/96mmHg,右上肢/94mmHg,左下肢/mmHg,右下肢/mmHg。接诊医生查看病人后,结合患者目前症状及超声结果,考虑先兆破裂可能,建议急诊至心血管内二科治疗。入院后行腹主动脉CTA等检查确诊为“腹主动脉瘤”,经过心血管内科李明亮、王琦主任团队的及时救治,近期顺利出院。

什么是腹主动脉瘤

正常成人腹主动脉最大管径≤2cm。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局限性扩张,管径≥3cm或超过正常管径50%,是严重威胁生命的最常见的动脉瘤。在国外,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达2%~5%,国内本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它是肚子里的不定时炸弹!

腹主动脉瘤最大的风险就是破裂大出血。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50%~80%。瘤体的直径越大,其破裂的风险越大。有资料显示,未经治疗的腹主动脉瘤5年内破裂率:瘤体直径在4cm以内者为10%~15%,5cm以内者为20%,6cm者为33%,7cm以上者为75%~95%。近年来,血管外科界已达成共识,当腹主动脉瘤的直径达5cm时,其破裂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此外,吸烟和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易发生破裂,因此,腹主动脉瘤被称为长在肚子里的“不定时炸弹”。

引起腹主动脉瘤的原因是什么

腹主动脉瘤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它的如创伤性、医源性、感染性、动脉壁中层退行性变、先天性、非感染性主动脉炎及梅毒等也都可能引发腹主动脉瘤。当然,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因素的致病过程,是环境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腹主动脉瘤该如何诊断

多数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个别患者自己或者医师检查发现位于脐周或中上腹部有搏动性肿块。有的患者仅感腹部有搏动感。少数患者有腹痛或胀痛不适。当腹痛明显并涉及腰背部时,提示动脉瘤已压迫或侵蚀临近组织,如腰椎或瘤后壁渗血形成血肿。如腹痛突然加剧,往往是动脉瘤破裂的先兆或已破裂。因此,该病多数在体检时意外发现,仅有少数患者有腹痛症状时来院就诊,而此时多提示有先兆破裂风险。   

腹部大血管彩超检查可以作为腹主动脉瘤的初筛手段,结合主动脉CTA可以准确、清晰地显示腹主动脉瘤的三维影像,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腹主动脉瘤该如何治疗

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指征:1.腹主动脉瘤瘤体男性直径>5cm,女性患者>4.5cm;2.直径在半年内增长>5mm;3.有附壁血肿、穿透性溃疡、疼痛等。出现上述指征均应积极治疗,尤其是出现先兆破裂情况更需要尽早手术干预。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腹手术和腔内治疗。对于瘤体持续增大、伴有疼痛,瘤体趋于破裂,瘤壁内夹层血肿有剧烈疼痛,瘤体并发感染,瘤体压迫临近器官或组织,以及瘤腔内腹壁血栓脱落引起远端动脉栓塞者等,这种情况后果很严重、死亡风险高,更应尽早治疗。

随着血管腔内治疗材料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腹主动脉瘤患者选择微创腔内治疗,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通过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降低瘤体破裂风险,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势,目前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接受。当然,开腹手术仍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本文开头提到的患者刘大叔,主动脉CTA提示瘤体直径约4.2cm,瘤体近端有明显破口,超声提示可见内膜片漂浮,且近期有腹痛先兆破裂的症状,手术指征明确,积极控制血压及术前准备后,李明亮、王琦主任团队结合患者的病情及CTA结果制定详细的微创手术方案,医院张章教授指导下,成功施行了使用新型分叉型覆膜支架技术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术前腹主动脉CTA评估情况

术中及术后即刻效果

腹主动脉瘤的筛查对象

建议年龄在65~75岁的男性,为超声筛查对象。而年新指南指出,女性也应纳入超声筛查对象,虽然女性发病率较男性低,但动脉瘤破裂比例较男性明显偏高。   

因此,腹主动脉瘤这种风险极高的血管疾病,重在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防范于未然,减少这个“不定时炸弹”爆炸的几率。

近年来我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介入治疗发展迅猛,科室现已开展的手术有:

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旋磨术及复杂冠脉的介入治疗;

人工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ICD、三腔起搏器置入术;

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症的导管溶栓、取栓,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取出术;

急慢性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覆膜支架植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血栓形成、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症的支架植入;

近期将逐渐开展房颤射频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

我们将一如既往在“护心”的路上砥砺前行。

科室联系方式:

住院部:医院门诊大楼九层。

门诊部:医院门诊楼二楼,星期一专家门诊:王琦;

星期三专家门诊:李明亮,陈雪梅;

科室联系—;

科普群。

总编:汤文平

审核:杨劼臻

责编:杨伟

来源:心二病区王琦

投稿邮箱:

qq.

转载注明  http://www.qbkow.com/jbcs/1506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大脑动脉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