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生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我院神经外科成

时间:2021-7-3来源:疾病常识 作者:佚名 点击:

  近日,我院卒中中心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79岁男性患者完成左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超时间窗机械取栓术,该手术突破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传统时间窗,即:发病时间6h内(该患者发病时间在6h—16h内)。

  患者江某在家中,于凌晨出现意识不清,不能言语,右侧肢体活动不灵症状,患者老伴在晨起后发现情况不对,遂立即医院。患者入院时已经呈浅昏迷状,接诊的神经外科冯磊副主任医师迅速对老人进行了查体,发现他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右侧肢体肌力0级、巴氏征阳性。冯磊副主任医师立即安排老人进行CT检查,CT检查报告所示:左侧大脑半球皮层脑沟变浅;左外侧裂可见高密度影。老人被诊断为急性脑梗塞;左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NIHSS评分20分。冯磊副主任医师立刻向神经外科林涛科主任汇报了患者病情,林涛主任果断安排,迅速组织卒中中心相关人员讨论患者病情,制订详尽的治疗方案。在经过卒中中心侯沛红主任的指导建议,林涛主任、冯磊副主任医师及相关人员讨论,针对当前患者尚在机械取栓时间窗(发病6h内),建议患者家属应立即进行手术,才有抢救治愈的希望和可能。可是,当与家属谈话沟通后,家属顾虑手术风险,且患者年纪较大,犹豫不定、迟迟不能决定是否手术......

  时间对老人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早一分钟进行手术,就多一份手术成功的希望,反之,就多一份失去生命的风险。林涛主任深知尽早手术对患者病情的利害,他耐心地劝导患者家属:医院现在的卒中中心,有各个科室的专家,对手术方案经过详细的讨论研究,我们会尽全力做好这个手术,挽救老人……时间在家属的犹豫纠结中、医护人员的焦急等待中一分分流逝,林涛主任和冯磊、张洋医师多次与患者家属进行术前谈话、沟通,终于,在老人发病8小时后,家属同意手术。

  “快!通知介入室,马上进行手术”,同时,林涛主任安排田瑞瑞护士长迅速进行围术期的相关治疗准备。手术台上,林涛主任聚精会神,冯磊、张洋以及介入科医生配合默契,争分夺秒,穿刺股动脉,建立动脉血管鞘通路,脑血管造影证实患者确为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急性闭塞,病情危重且手术风险大,手术团队的所有人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半个小时后,当支架取栓系统成功取出堵住患者脑血管的血栓,左侧大脑血运恢复正常,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手术室外,家属焦急的等待着,患者的老伴儿也是七旬高龄的老人,她时不时的站起来看着“介入室”的门牌赫然亮着的红灯是否熄灭。当患者被推出手术室,林涛主任告诉家属,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家属激动的握着林涛主任的手,连忙说“谢谢,谢谢......”

  术后第二天,老人的意识障碍较之前有明显减轻,他的家人都感到十分欣慰,心里悬着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目前,患者意识逐渐清醒,右侧肢体肌力恢复到3级。手术及时恢复了患者脑内主干大血管的通畅及血液复流,临床效果满意。

  时间就是生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实际上就是一场技术与时间的比拼。医院卒中中心神经外科团队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和学科前沿理念的学习和掌握,坚持不懈地钻研介入技术,努力运用尖端的医疗技术惠及更多的患者。

  相关链接: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尤其是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脑卒中,往往病情凶险,死亡率、致残率高。临床研究显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首选治疗为:动脉内机械取栓,该项治疗可以将患者的救治时间窗由原来的4.5h延长至6h。美国卒中协会已于近期更新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救治指南,将患者的救治时间窗由原来的6h延长至发病后16h(ⅠA级推荐);发病24h内患者在权衡利弊之后行机械取栓仍然是合理的、可以获益(ⅡaB-R级推荐),且患者来院就诊的时间越短效果越好、预后更好。

  (神经外科党群工作部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qbkow.com/jbcs/1612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大脑动脉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