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方百式指尖沙龙4月11日ldq
4月11日,美敦力“瘤方百式指尖沙龙”线上直播活动正式开课。
该系列活动旨在邀请神经介入领域的专家,深挖理论基石,精耕技术要点,普惠行业术者,共同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促进神经介入领域的发展。
本期主题是动脉瘤介入治疗入路的建立,由舒航教授和买买提力·艾沙教授担任特邀主持,叶明教授、张国忠教授和于嘉教授担任嘉宾讲者,共同解锁手术通路密钥,为神经介入同道带来一场学术盛宴。课程概览
医院的叶明教授首先分享:动脉瘤介入治疗入路建立过程中面临的核心挑战。良好的通路建立应该在满足器械管径需求的前提下,同时兼具到位、稳定、安全三个要素。
到位:导引系统到位受路径血管病变及形态的影响。
主动脉弓:过弓技术
可采用加硬导丝支撑、造影导管成袢、内衬导管塑型、同轴技术加强支撑导引性等方法
载瘤动脉:跨越狭窄和弯曲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球囊预扩→导引系统到位→支架后释放
劲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球囊预扩→支架释放→导引系统到位
目前动脉瘤治疗中,6F导引系统较为常用,其中Navien的导管内腔最大,具有更好的器械兼容性。
稳定:取决于导引系统到达部位、结构组成以及血管路径形态。
利用外支撑以及血管弯曲建立稳定的导引系统,保证微导管及辅助器械前进的动力,工作区域力学稳态以及便于张力的调整。
安全:同轴技术
同轴技术可减少头端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避免了手术对血管壁斑块的干扰,提升手术安全同时具备更佳的通过性。
医院的张国忠教授随后分享并讲解了Navien在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复杂病例的应用及技巧:
Navien由于其特殊性能(高到位、强支撑、大兼容)在介入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Navien具有高到位的性能,其头端较Envoy/Neuron更加柔软,最远可到MCA。
Navien的管腔保持能力也使其成为迂曲血管的不二之选。
因此,在迂曲路径、SAC/BAC、AVM栓塞术及复杂动脉瘤等手术中,Navien成为常用导管之一。
空军医院的于嘉教授通过大量病例,分享了应对困难入路常用的器械搭配组合及应用技巧。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治疗理念及技术的提升,对器械有了更高的要求:
导引导管中间导管必须具备良好支撑、兼容更多器械、抗打击保输出及实时造影路图等特点。Navien具有更多长度的选择,更好的器械兼容性,为治疗提供较高的支撑,应用于较多的病例中。
微导管塑型则应保证良好的到位、稳定性能,并减少对血管和瘤壁的刺激。
预塑型微导管具备诸多优势,其可以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操作流程、在治疗过程中使导管更加稳定,并且适合大多数血管解剖结构。
在线答疑摘录
问题1:桡动脉入路将来会不会应用在神经介入治疗当中?叶明教授:在我们中心,缺血治疗和随访造影中比较常用桡动脉入路。在一些特殊病变,如基底动脉系统疾病中潜力更大。桡动脉入路的难点在于从右侧桡动脉进入双侧颈动脉系统时,其成角较大,左侧可行性较低。Allen试验则是另一个实施要点,该试验可以降低术后掌部缺血的发生率。问题2:释放Pipeline时为尽量避免双侧穿刺,怎样搭配器械效果更佳?于嘉教授:治疗颈内动脉近端的动脉瘤时,Marksman和栓塞微导管无需走太远,使用Marksman和Echelon在6F导引导管中兼容性较好,这种搭配就可以满足;当Pipeline想要走得很远时,比如A- 上一篇文章: 病例报道简单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无名动脉瘤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