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I评分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D
BNI评分方法相对于(改良)Fisher评分应用更为简便,预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更为精确,然而仅少数单中心报道证实方法有效。因此,为了证实BNI评分预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临床预后的普遍有效性,医院神经外科的NeidertMC医生前瞻性收集国际aSAH登记研究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项大型、非选择性的多中心队列研究。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既往研究表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的出血量与延迟性脑缺血(delayedcerebralischemia,DCI)的发生密切相关。Fisher评分或改良Fisher评分是预测aSAH后脑血管痉挛或DCI最常用的评分,其主要依据蛛网膜下腔出血量以及是否涉及脑室或脑实质的出血来评估严重程度。年WilsonDA等报道了一种依据CT上脑池或者脑裂中血块最大厚度来预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评分方法,并命名为Barrow神经研究所评分(BarrowNeurologicalInstitute(BNI)gradingscale)(简称BNI评分)。BNI评分方法相对于(改良)Fisher评分应用更为简便,预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更为精确,然而仅少数单中心报道证实方法有效。因此,为了证实BNI评分预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临床预后的普遍有效性,医院神经外科的NeidertMC医生前瞻性收集国际aSAH登记研究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项大型、非选择性的多中心队列研究。其结果于年11月在线发表在《Neurosurgery》上。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的数据均从aSAH多中心登记研究中获取,患者的基线资料、BNI评分、DCI、至少1年随访改良mRS评分用于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单因素分析。mRS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对患者临床症状采用WFNS评分,影像学资料采用Fisher评分和BNI评分,分析上述评分与患者DCI的发生率及预后不良的关系,比较上述评分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
研究共收集名患者(男性例,女性例),平均年龄55岁(四分位数分别为47-65),大多数患者为Fisher3分(例,84.4%)(图1,表1)。共例(31.0%)患者发生DCI,Fisher评分3分的患者DCI发生率为33.8%,显著高于Fisher评分为1、2、4分的患者(图2)。当BNI评分从2分升高至5分时,DCI发生率从25.6%升高至38.2%,相对应的DCI优势比从1.9(95%置信区间为1.0-3.5)升高至3.4(95%置信区间为2.1-5.3)(表2)。BNI评分5分的患者预后不良率非常高,在出院时为75%,而在1年后随访时仍高达58%,相对应的预后不良率的优势比在出院时为5.9(95%置信区间为3.9-8.9),1年后随访时为6.6(95%置信区间为4.1-10.5)(图3,表3、4)。其相较于传统的Fisher评分对于预测DCI更为精确。然而,遗憾的是在预测患者临床预后方面,经过描述性统计分析(ROC曲线下面积)计算,BNI评分对于患者预后良好的预测能力显著低于WFNS评分;而将BNI评分、WFNS评分及患者年龄结合后,该新评分标准显著优于传统的WFNS评分。
图1.不同WFNS评分、Fisher评分和BNI评分的患者分布
图2.不同WFNS评分、Fisher评分和BNI评分的DCI患者分布
图3.不同BNI评分的患者出院时和1年后随访mRS评分分布情况
表1.不同组别患者的基线资料
表2.不同Fisher评分和BNI评分患者发生DCI的风险
表3.不同BNI评分和WFNS评分出院时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
表4.不同BNI评分和WFNS评分1年后随访时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
结论
BNI评分是预测DCI和临床预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BNI评分越高,发生DCI的风险越高;高BNI评分是出院和1年后随访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薛盖茨医师
医院
审校
吴培博士
哈尔滨医院
终审
刘建民教授
医院卒中中心
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
妊娠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策略及预后
WFNSⅠ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后新生动脉瘤形成的自然史:10年随访
- 上一篇文章: 血管卫士记一例抢救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