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每年一次nbs
在过去十年里,腹主动脉瘤的修复从开放手术逐渐转变为腔内修复(endovascularaorticaneurysmrepair,EVAR)。考虑到EVAR手术疗效的持久性问题,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推荐主EVAR术后患者第一年的第一个月和第十二个月应该进行一次CT检查,以后每年复查一次CT或超声。
然而,近期一些研究提示,这样的终生监测对大部分病人可能并无必要,这就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那么,如果不遵循血管外科学会推荐的指南会不会使远期结局恶化呢?
为解决这一问题,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Mell博士团队中开展了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JAMASurgery上。
研究收集了从年到年间共位患者的信息,EVAR手术在年1月1日到年12月31日之间施行。患者分为完全监测组和不完全监测组。
对社会经济参数和住院相关参数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年龄、性别、种族、医疗资助的资质,住宅情况等社会参数进行了匹配。之后计算两组远期结局的差异。主要观察结局包括EVAR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动脉瘤相关死亡率,晚期破裂和并发症。
中位随访时间为6.1年。在进行倾向指数匹配以后,队列共有位患者,其中(50.0%)位患者为不完全监测。匹配后的队列中,不完全监测的患者晚期破裂发生率(0.7%)低于完全监测组(1.4%),且再次介入治疗的发生率(1.2%)也低于完全监测组(6.2%)。
两组动脉瘤相关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直到术后第10年,不完全监测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1%)显著低于完全监测组(14.0%)。另外,晚期破裂、再次介入手术、动脉瘤相关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完全监测组。
研究最终表明:
在EVAR术后不进行严格的影像学监测不会导致结局变差,而严格的影像学监测反而会提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如内漏、装置移位,再次介入和动脉瘤相关的死亡等。
尽管这有些不可思议,但这样的结果与之前的几个单中心研究一致。该研究猜想原因可能是:坚持严格影像学监测的患者往往是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完全监测组全因死亡率会更高,但是动脉瘤相关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显然,并非所有病人都需要每年一次的复查。研究中发现,完全监测组中只有7.2%的患者最终出现了并发症,6.2%的患者需要再次介入手术。
由此可见,只有少数病人从常规复查中获益。因此,目前的指南需要进一步改良以达到术后监测过程中医疗资源使用的最优化。可以根据患者的解剖特点、术中发现和术后异常来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级,不同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监测方式。
本文由轩辕帝裔编译
编辑:程培训
- 上一篇文章: 我院首例经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
- 下一篇文章: 超能宝超能保520太平洋保险国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