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科手术的病人是怎么麻醉的
手术常被看做是人生中的挫折与不幸,它困扰着无数需进行外科手术的病人。人脑作为人体结构中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器官,几乎可以说主宰着人的一切思维和行为活动,再加上大脑血供非常丰富,在人脑上动刀子的风险可想而知了。神经外科开颅手术被认为是高风险、多并发症、高致残和致死率的手术,可导致病人躯体、智力、情感、社会和职业的改变,甚至会导致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的改变,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
那么神经外科手术到底有哪些种类,全部都必须要开颅进行吗?
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吗?对于进行颅脑手术的麻醉又有什么特殊性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与其他手术相比较,神经外科的手术术前准备除了常规的禁食水之外,可能就是备皮比较特殊了,也就是为了手术消毒和无菌操作的原则,术前病人要剃光头发(如果是三叉神经痛,需行微血管减压术的病人,头发不需剃光,只要能满足手术区域即可;鼻内镜手术也可不剃发)。其余的和其他外科手术也就大同小异了。比如术前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有些预计会出现大出血的病人可以同时开放几条静脉通道,或考虑进行中心静脉穿刺,术前充分备血及备好血液回收机;入手术间后常规连接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需要监测动脉血压的,施行动脉(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穿刺操作:根据需要,准备显微镜、头架和开颅器械等。
常见的颅脑疾病包括垂体瘤、脑膜瘤、胶质瘤、脑外伤、脑出血、脑动脉瘤、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癫痫和脑积水等。目前,垂体瘤一般情况下都是用特殊的器械,经鼻腔,在颅底打个小孔而进行手术的,创伤非常小,术后经麻醉后恢复室送返病房。对于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则是施行颅内微血管减压术,手术切口及创伤也较小,且并不进入脑实质,常规情况下也是经麻醉后恢复室送返病房。它们是神经外科手术中的相对小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相对较低。麻醉也是常规全身麻醉准备,一般无特殊情况发生。
相对上述三种疾病的手术,脑膜瘤、胶质瘤、脑动脉瘤和脑出血行开颅手术的致残、致死率要高好多倍。近年来,由于脑CT、磁共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已使上述疾病的诊断变得迅速、准确,虽然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目前开颅手术的精确性极大地提高了,并且对脑组织的创伤已大大减少,明显地降低了病死率和病残率,但是,相对于腹部、四肢的手术而言,病死率和病残率还是较高的。因而病人及家属对手术与麻醉的高风险仍然充满了恐惧。
对于颅脑手术的麻醉,麻醉医生又有什么特殊准备和处理呢?
作为麻醉医生,在术前访视知情谈话时,要尽可能地消除病人的恐惧感,告诉他们开颅手术的风险是客观存在,但它也是神经外科的常规手术,医院每天都有这种手术在进行,要尽可能取得他们的信任。对可预见的大出血开颅手术,术前除多开放几条静脉通道外,还要让家属做好术中输血的准备,因为输血可引起急性输血反应、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血源性传染病等,需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术中,麻醉医生除了常规监测外,还要进行一些特殊的监测,以便更好地掌握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例如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可反映病人每一秒的血压波动情况;中心静脉压监测,反映病人左心房内的静脉压力,从而指导术中补液和纠正心功能;监测体温,必要时进行控制性低温。当然,有时还要准备血液回收仪,必要时进行自体血回输,减少外来库存血的利用。根据情况可进行适当的控制性降压,既能减少出血,又能为显微镜下的精细操作提供清晰的术野。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这类手术都会保证足够的麻醉深度,以确保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发生一丝一毫动静,从而防止在精细操作过程中对正常脑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术中对麻醉的要求除病人坚决不能活动外,最重要的是要预防颅内压增高。外科医生希望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脑组织软如豆腐,而不希望脑组织硬如石头,那样就没法进行手术操作了,这点对麻醉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麻醉医生可通过麻醉诱导平稳、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血压调整相对平稳等措施来预防颅内压升高。某些颅脑手术中可能还要求变换体位,那么在肌肉松弛状态下医生会万分小心,严防在体位搬动过程中损伤病人肢体,尤其是对气管导管的保护。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术后,经历这种复杂、长时间开颅手术的病人还要被送入ICU(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与治疗。待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转回普通病房。
目前来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外科手术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其实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毕竟因手术治愈的人要远多于接受手术后造成身体残疾或死亡的人,大家还是应该以积极、正向的心态来看待它。
来源《带你走进麻醉世界》
内容转载自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样哪个医院白癜风好治
- 上一篇文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简介
- 下一篇文章: 2015执业医师技能操作中100个高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