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导引导管Navien在床突段动脉瘤栓

时间:2017-6-5来源:疾病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

一、病人资料

62岁女性患者,无出血史,因头昏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

换个角度看动脉瘤,动脉瘤长6.1mm,高3.5mm,瘤颈2.7mm,准备行介入治疗。眼动脉段颈内动脉宽约4.1mm。

但是此病人颈内动脉颈段有明显的迂曲。常规的导引导管Envoy不能通过这样的迂曲。但是如果不通过这样的迂曲,微导管的操控性不好,做这样的床突段动脉瘤会非常危险。

所以,准备尝试Navien导管。

二、治疗经过

穿刺成功后即给予全身肝素化。

上6F90cm动脉长鞘,在4Fcm造影管和3m长交换导丝辅助下,比较轻松地通过主动脉弓,放置于右侧颈内动脉颈段,迂曲处近端。

取20%尼膜同溶液5ml,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ml,通过动脉长鞘,缓慢动脉内注射。目的是预防脑动脉痉挛。本例是未破裂动脉瘤,相对于破裂动脉瘤,应用尼膜同动脉内注射要安全得多。

4Fcm造影管,内置3m长交换导丝,外套cm长Navien导管。造影管头端不通过迂曲处,仅起支撑作用。长导丝先通过迂曲处,头端放置于海绵窦段,再跟Navien导管,将Navien头端放置在海绵窦段水平段。此时阻力很大,就不再继续推送Navien了,还略将Navien往回撤了少部分。通过Navien造影,没有明显痉挛或动脉夹层。

接下来就选择合适工作角度,栓塞动脉瘤。选用了NeuroformEZ4mm*20mm支架辅助栓塞。

栓塞过程顺利。

最后的效果:

栓塞完成后,撤除Navien导管,对颈内动脉迂曲处造影,发现颈内动脉壁仍有部分损伤。

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缺血症状。

三、讨论

介入治疗是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方法。介入治疗能够成功的先决条件是从动脉穿刺处到目标动脉瘤处的动脉通路要通畅。如果有明显的迂曲,微导管的操控性就比较差,可能到不了目标动脉瘤腔,或者因为操控性差,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前后的弹跳,造成动脉瘤或分支血管的破裂出血,引起危险。或者因为动脉通路迂曲,整个系统可能从主动脉弓处脱落,造成治疗失败,甚至不必要的风险。

解决这一问题,以前多要通过颈动脉穿刺,操作也有一定难度。

随着介入材料的进步,目前有多种新型的导引导管应用于神经介入。一种是头端比较柔软的导引导管(Flexibletipguides),以Neuron导管为代表;一种称为中间导管(intermediatecatheters),以Navien导管为代表。

比较中间导管,柔软头端导管和传统导引导管的区别。

中间导管,柔软头端导管和传统导引导管的治疗示意图。

Navien导管称为中间导管,需要辅助动脉长鞘或者8F导引导管使用。分为cm和cm两种长度。它有8cm的柔软头端,能够通过动脉迂曲的部位,可尽量靠近目标病变,给微导管系统以良好的支撑。

本人有20余例应用Navien导管的经验,其中有10例是辅助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的应用。

通过本例说明,对于这种颈内动脉颈段明显迂曲的病人,可以借助Navien导管,达到良好而安全的栓塞治疗。

“湖北脑血管”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专业
儿童白癜风症状


转载注明  http://www.qbkow.com/jbjc/684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大脑动脉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