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惊现巨大动脉瘤,看拆弹专家如何巧
64岁的沈阿姨在两年前因脑梗入院,被查出患有脑部动脉瘤,由于动脉瘤不大,医生建议观察,但沈阿姨说:我以为不是癌症就没有事,所以一直没当回事情。三个月前,因为家人住院,总觉得头痛头晕,面部麻木的沈阿姨也顺便拿了病历和影像资料让医生看看。医生建议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经检查发现,沈阿姨左侧颈内动脉C5段动脉瘤,与两年前相比已有长大的趋势,大小约5*4mm,且动脉瘤外形略有不规则。针对这样的情况,医生建议她积极治疗。
(网络配图)
医院大外科主任、神经外科专家颜福根说:“这位患者的情况,就像大脑里埋了一个定时炸弹,什么时候发生危险很难预估。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残率高,据统计,首次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在30-50%,二次出血死亡率高达约50-70%,三次出血死亡率约90%,根据最新的医学指南,未出血的颅内动脉瘤大于4mm,预期生存期大于10年,积极干预意义非常重大。”
“积极干预主要包括,开颅手术、介入治疗等。未破裂动脉瘤治疗需考虑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特征、是否增大、患者年龄、以往是否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家族史、是否多发、是否合并脑动静脉畸形等血管病变或遗传性血管疾病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由于这位患者的肿瘤位置较低,颈内动脉C5段即位于眼动脉附近,开颅手术暴露困难,须要磨岩骨,难度非常大,经会诊后我们建议她介入治疗。”
医院放射科介入室主任尤锦在动脉瘤栓塞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沈阿姨说:“大家都跟我说,这是一个大手术。但是我觉得很快,睡一觉就出来了,也没特别的感觉,头上也没啥伤口。”那么这个手术到底是怎么做的呢?尤锦主任介绍说:“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全程血管造影仪DSA监视,导管从股动脉进入,在透视引导下,直接进入动脉瘤腔。在动脉瘤所在血管段用支架辅助,瘤腔内用弹簧圈填塞,避免出血可能,即刻复查造影,血管通畅,退出导管,手术就完成了。”
这样的手术风险大吗?尤主任说:“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发生血栓事件概率高,血管迂曲,导管进入有一定难度。栓塞过程中有动脉瘤出血的风险。但是,支架在迂曲血管中具有良好的贴壁效果,它既保证了血流的通畅,又阻止了弹簧圈向血管内脱落的风险,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尤主任说,动脉瘤显微外科夹闭手术在预防复发上有优势,但介入栓塞治疗相对更加安全,住院时间短,花费少,因此介入治疗是符合适应症患者的首选,特别是对于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和老年患者。同时,尤主任也指出,对于无症状小型未破裂的动脉瘤,若患者年龄较大(>65岁)或伴发其他疾病,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家族史或其他因素或提示出血概率小的,也可考虑保守观察。
附:本周沪杭专家出诊信息
专家预约-
链接:查看专家详细介绍(白癜风介绍有什么药可以治白癜风
- 上一篇文章: 健康面对面市立医院东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 下一篇文章: 最新研究治疗脑动脉瘤的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