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成功开展首例复杂脑动脉瘤栓塞术
我院首例脑动脉瘤栓塞术
11月1日,我院神经内科在介入科、麻醉科、ICU等多科室密切协作下成功实施一例“全脑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支架植入术”,该手术系我院首例此类型手术,标志着我院神经内科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上再上新台阶,同时这项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开展也填补了我院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上的空白,这也预示着我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正式启动,将会使我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等重症患者能在本地接受及时的治疗,提高救治效率。
10月29日,患者仲女士在夜间出现无明显诱因头痛症状,后逐渐出现意识障碍,急诊入住我院ICU,头颅CT提示“左侧颞叶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仔细进行相关检查后,神经内科、ICU、介入科等进行多科会诊,考虑患者系“脑动脉瘤”,而接下来的头颅CTA检查也印证了诊断准确无误。报告提示“左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如图:
颅内动脉瘤病程隐匿,起病突然,一旦发病,死残率极高,因而被称为颅内“不定时炸弹”,是最危险的脑血管病之一。而如此直径的动脉瘤非常容易破裂出血并导致患者死亡,经我院多科会诊、综合多种因素慎重考虑、分析,神经内科李言磊主任告知家属开颅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建议选择“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术”治疗,而介入栓塞术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微创、安全、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术后恢复很快。家属表示理解并同意实行介入手术治疗。
手术难度大
考验医生综合技能与素质术前
因脑动脉瘤随时有破裂造成大出血的风险,再加上脑血管十分细小,在导管进入后可能引发血管痉挛,造成远程供血不足,进而发生脑梗,所以手术难度与风险巨大。而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常被业内认为神经外科的顶尖技术。它不仅要求脑血管介入医生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更要具备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能力。
为了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我院各相关部门均对此次手术保持高度 术中
11月1日,在神经内科、麻醉科、介入科多科室协作下为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支架植入术”。医院贺迎坤医师技艺精湛,娴熟地将超滑导丝置于病灶所在动脉管腔内,然后再膨大动脉瘤入口处送入多个弹簧圈,按部就班地栓塞这样巨大的动脉瘤,最后在合适的位置植入支架以封闭动脉瘤入口。经过2个小时的手术,终于将患者颅内“不定时炸弹”成功“拆除”。
术后
术后效果理想
家属表达感激之情转入神经内科普通病房后,李主任带领科室医生看望患者
术后当天复查头颅CT提示患者颅内动脉瘤已被理想栓塞,没有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无神经功能缺失,且患者意识状态明显好转,患者及家属均对此次介入手术效果满意,同时对我院神经内科、介入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室的全体医护人员表示深深的感谢。
脑动脉瘤栓塞术开展
微创介入治疗迈向新阶段李主任为患者检查语言及肢体恢复功能
此次脑动脉瘤栓塞术是我院神经介入手术方面一个新突破,标志着我院神经内科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对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减少后遗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此类手术风险较大,对技术与设备要求都很高,医院很少能开展,但我们这次完成地很好,患者家属也很满意。”我院孟院长欣慰地说,“该介入手术的完成,医院介入中心向高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希望以后能为更多的脑血管患者带去福音。”
★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动脉瘤的知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个极其凶险的疾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常发生在晨起、吃饭、上厕所、情绪激动或从事体力劳动时,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脖子僵硬,较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甚至迅速脑疝死亡。其最主要的病因便是颅内动脉瘤破裂。
首先强调颅内动脉瘤不是肿瘤!而是动脉血管壁遭到破坏,在血流的冲击下向外膨出,形成一个“血泡”,其瘤壁往往薄且不规则,容易破裂出血。它有“颅内不定时炸弹”之称,来势凶险,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
颅内动脉瘤分类:
颅内未破动脉瘤和破裂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的临床表现:
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失语、偏瘫、意识障碍等。
颅内动脉瘤治疗:
1、传统的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开颅夹闭治疗;介入栓塞治疗。
为解除患者的病痛我们责无旁贷,为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我们不断学习。医院神经内科病区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神经内科11。
神经内科刘效晏杨召锋医生提供资料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上一篇文章: 健康丨这个病比癌症可怕,有人花了万
- 下一篇文章: 中老年人这个病比癌症可怕,有人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