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医长坡分院内儿科全体医务人员开展ld
旭日初升,我科全体医务人员在高州总院神经内一科专家彭铁生主治医师的带领下共同学习了“脑出血”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彭铁生医院总院神经内一科主治医师,长期从事脑血管病的诊治工作,对脑血管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现在医院长坡分院内儿科病区指导临床工作,使分院内儿病区对脑血管病诊治水平有了大幅的提升。
脑出血为临床常见急危重症,该病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饮食习惯改变,该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且有渐趋年轻化特点。由于该病易致死及易遗留有后遗症,对于家庭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病因
最常见病因: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
其他病因:脑淀粉样病变、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烟雾病、夹层动脉瘤、抗栓药物应用、脑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瘤卒中、外伤性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药物相关性脑出血、其他原因及原因不明等。
临床表现
1.55-65岁好发
2.活动、激动、饮酒后起病多
3.起病急进展快,数小时达高峰,多伴BP↑
4.全脑症状(见于出血量较大者):颅高压征+意识障碍
5.局灶症状:部位不同表现有异
6.并发症:消化道出血.通气障碍及肺感染泌尿系感染等。
临床表现轻重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
主要的出血综合征
1、基底节区出血
2、脑叶出血
3、脑桥出血
4、小脑出血
5、脑室出血
基底节出血
壳核出血:最常见,约占脑出血病例的60%,常有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同向性偏盲(三偏)。
丘脑出血:10%-15%,常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深浅感觉均受累,深感觉障碍更明显)。可有特征性眼征(如上视不能或凝视鼻尖、眼球偏斜或分离性斜视、眼球会聚障碍和无反应性小瞳孔等)。
尾状核出血:较少见,一般出血量不大,多经侧脑室前脚破入脑室。常有头痛、呕吐、颈强直、精神症状、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并不多见,故临床酷似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叶出血
顶叶出血——最多见,偏身感觉障碍\空间构象障碍
额叶出血——偏瘫\尿便障碍\Broca失语\强握\摸索等
颞叶出血——Wernicke失语\精神症状\癫痫等
枕叶出血——对侧偏盲
脑桥出血
大量出血(血肿5ml)累及脑桥双侧,破入第四脑室或向背侧扩展至中脑
1、数秒至数分钟陷入昏迷\四肢瘫\去大脑强直发作
2、双侧针尖样瞳孔与固定正中位
3、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
4、中枢性高热(躯干39度以上而四肢不热)
5、中枢性呼吸障碍与眼球浮动(双眼下跳性移动)
6、通常在48小时内死亡
小量出血可无意识障碍
1、交叉性瘫痪
2、共济失调性偏瘫
3、两眼向病灶侧凝视麻木或核间性眼肌麻痹
小脑出血
出血量较少者,主要表现为小脑受损症状,如患侧共济失调、眼震和小脑语言等,多无瘫痪;
出血量较多者,尤其是小脑蚓部出血,病情迅速进展,发病时或病后12-24小时内出现昏迷及脑干受压征象,双侧瞳孔缩小至针尖样、呼吸不规则等;
暴发型则常突然昏迷,在数小时内迅速死亡。
脑室出血
脉络丛血管或室管膜下动脉破裂出血
小量脑室出血(多数)
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血性CSF
无意识障碍与局灶神经体征
酷似SAH,可完全恢复,预后好
大量脑室出血
起病急骤,迅速陷入昏迷,频繁呕吐
四肢弛缓性瘫与去脑强直发作
针尖样瞳孔,眼球分离斜视与浮动
病情危笃,迅速死亡
辅助检查
CT检查首选
病灶圆形与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
1周后血肿周围有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呈低密度或囊性变。
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
诊断
中老年患者在活动与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
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症状,以及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结合CT检查
与引起昏迷的相关疾病鉴别:
中毒:有服用安定、大量饮酒或接触一氧化碳等病史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低血糖、肝性昏迷、肺性昏迷、尿毒症等,多有相关病史。
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昏迷患者应是指头歪向一侧,以利于口腔、气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流出,并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医院;
4、有缺氧现象患者给予吸氧;
5、无消化道出血患者2天后采取胃肠道给予营养,昏迷或吞咽困难患者应给予鼻饲;
6、过度烦躁不安的患者可适量使用镇静剂,便秘者适时适量给予缓泻剂。
我们的目标
提高诊治水平,使病人得到时及时准确的治疗,可大大减少疾病的致死率,尽量减少减轻病人的后遗症,使病人得到康复,挽救一个家庭。
- 上一篇文章: 轻症豁免保费低费率福禄康瑞小师弟与
- 下一篇文章: 医院这一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