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医之声大爷脑内有ldquo炸弹
感觉头痛竟引发昏迷
“老伴儿!老伴儿!你怎么啦?快醒醒……”
一个多月前,卢氏65岁的郭伯伯像往常一样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突然感觉头痛得要命,就赶紧躺到床上想缓一缓,这时老伴儿回到家中看郭伯伯躺在床上,面色苍白,眉头紧皱,紧接着就开始呕吐起来,这样子可把老伴儿急坏了,她立即给儿子打电话,紧急送医院。
入院后不久,郭伯伯就出现了意识丧失,在行头颅CT检查时,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CTA检查有右侧椎动脉末端动脉瘤可能。接着郭伯伯又出现呼吸困难,医生迅速给予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当医生把病情告诉家属后,家人的心揪成了一团。都知道动脉瘤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会破,一旦破了就有生命危险,医院主治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危重,随时会死亡,需要给予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建议家属转院治疗,并医院神经内科联系。
病情严重火速转院医院后,早已等候在此的陈丽薇主任了解病情后,跟家属谈话“必须尽快手术,动脉瘤就像个定时炸弹,炸弹引线已经点燃,必须把这颗炸弹立即排除,才能确保患者安全,才有进一步康复的可能”。时间紧迫,面对家属一连串的担心,陈主任简明扼要从手术方法、过程、术前术后的生命保障等方面做了讲解,家属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立即签字要求手术。
与此同时,脑血管介入团队便开始进行术前准备:评估、化验、检查......,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
紧急手术拆除“炸弹瘤”麻醉医师评估病人、确保麻醉万无一失……导管室人员准备物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在大家的紧密协作下,一场拆除炸弹、挽救生命的“全脑血管造影+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战争打响了。造影、上导丝、上支架、栓塞......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历时两个小时,那颗隐形炸弹终被拆除,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结束后,接力棒传到了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手中,监护治疗,维持呼吸稳定、维持血压平稳、控制肺部感染、拔除气管插管......主管医生兀瑞俭及重症医学科的其他医护人员们倾尽了心血,一周以后,终于使郭伯伯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
随后,患者转到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薛萌、刘亮医生及护理团队们一起来研究治疗护理方案,让郭伯伯尽快康复。抗感染、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期间,病情几次反复,家属曾有放弃的想法,可我们没有放弃。
只因有你们在我才能重获新生上个月中旬,患者从神经监护病房转至神经内科三病区,患者呈嗜睡状,右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2级(肢体抬不起来)。经过神经内科三病区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护理后,患者慢慢复原,能自己吃饭,下地行走。患者的儿子看着父亲一天天好转,激动地逢人就说“之前没有跟咱院医生护士打过交道,通过这次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医者父母心’,我父亲能恢复得这么好真是多亏了他们……”。
画面显示的是郭伯伯来到神经内科三病区的第一个月零六天时间。从刚开始的嗜睡状到神志清楚、能正常交流,从一侧肢体偏瘫到自己能翻身、下床,再到现在的自如“穿梭”在长长的走廊上,郭伯伯别提心里有多美了。
道不尽的感激之情3月26日早上,全家人喜迎郭伯伯出院,儿子们专门找到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千恩万谢,反复地表达着感激之情。郭伯伯来到护士站跟大夫护士们告别,“我今天出院啦,一面锦旗也难表达我的敬意,感谢这么多天的精心照顾,我们全家一辈子也忘不了你们”。
这医院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疑难危重病例的一个缩影。从院外评估急救,到入院后的多部门、多学科联合诊治,黄医人团结一心,努力为患者提供最大的生命保障。黄医人在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中,通过过硬的本领为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打通了一条条生命的绿色通道……
用“心”连接生命,以“术”护航健康
神经内科三病区为脑血管病专科,以脑血管介入治疗为特色,主要收治脑血管病,如急性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病引起的头晕、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颅内静脉窦血栓、脑静脉血栓、脑动脉静脉畸形、动静脉瘘、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等;拥有最专业的脑血管病诊治团队。
神经内科三病区(脑血管病、脑血管介入病区):
医院4号楼3层,
长按- 上一篇文章: 医院血管外科成功完成首例无名动脉假
- 下一篇文章: 通谏middot第9期CAPTOR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