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是否会导致支架内管腔永
长按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较好的安全性,而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中,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约占1/4-1/5。众所周知,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术后10%-50%的支架内发生狭窄,主要是因为粥样硬化的血管壁在术中受损后内膜容易增生。而颅内动脉瘤的载瘤动脉一般不存在粥样硬化,支架植入后是否同样会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尚无明确的定论。为了研究非粥样硬化动脉患者在支架植入后支架内管径的改变,韩国釜山国立大学医学院的金永秀等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4月间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97例患者,结果发表在年2月的《JournalofNeurosurgery》杂志。
该项回顾性分析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
①颈内动脉远端的未破裂动脉瘤;
②施行单次支架辅助的栓塞手术;
③载瘤动脉无粥样硬化,管腔无狭窄;
④无严重并发症;
⑤患者均获得随访。
排除破裂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患者,以及术后DSA提示支架移位的患者,最终纳入97例患者,共计99个未破裂的颈内动脉远端动脉瘤,均接受单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
获得中期随访患者70例,平均随访时间为7.9月;长期随访患者29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4.5月。在长期随访的患者中,术后8个月DSA结果显示,28例患者载瘤动脉狭窄缩小至原来管径的82%,术后25个月后逐渐恢复至91%。支架内狭窄恢复程度大于10%;有2例较严重者,中期随访的结果显示管腔直径缩小至原来的40%,但经抗血小板治疗后逐渐恢复至原先的91%。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图1)。
图1.患者术后管腔直径的动态变化。
综上所述,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后的短期内会发生血管支架内狭窄,但接受常规的抗血小板治疗,其狭窄均会不同程度的恢复,不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术后,支架内管腔发生狭窄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可逆的。
(浙江大医院丁午编译,江医院神经外科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医院陈衔城教授,《神经介入资讯》主编、医院脑卒中中心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WEB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破裂的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治疗选择
脑AVM合并临近动脉瘤的危险因素
影响颅内多发动脉瘤aSAH预后的因素
神经外科手术医生可以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
MRA评价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脑动脉瘤的效果
未破裂脑动脉瘤栓塞治疗导致颅内远隔部位出血
影响血泡样动脉瘤破裂预后的因素
血管内介入栓塞未破裂动脉瘤后发生微小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血浆循环miRNA可作为识别脑动脉瘤的生物标志物
外展神经麻痹可能是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的定位征
CTA斑点征可预测aSAH患者术中动脉瘤的破裂
多发性脑动脉瘤发生的相关因素
颅内小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在增长
导致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CTA如何判断易破裂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未破裂动脉瘤后发生微小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MRA评价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脑动脉瘤的效果
FRED血流导向装置用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生物活性弹簧圈与普通弹簧圈颅内动脉瘤治疗对比研究的Meta分析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脑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meta分析研究
WEB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WEBCAST研究结果
长按并识别,即可下载神经介入资讯APP!
在线直播、会议系统、文章专栏、精彩微课堂、病例讨论等均可通过APP直接查看!
长按并识别,即可神经介入资讯号!
长按并识别,即可添加神经介入助手!
神经介入领域文献编译、原创投稿,会议信息和学习班的发布、咨询、报名、在线直播,品牌合作,请找“神经介入助手”!加好友方式:搜“neuro_intervention”或“”;或长按上图,“识别图中”,即可添加“神经介入助手”为好友哦^O^
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原文。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的根治方法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医院- 上一篇文章: 脑动脉瘤治疗后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 下一篇文章: 1岁孩子长出脑部动脉瘤祸首竟是床上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