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开年摄影专题ldquo
欢迎 医护工作者,这些我们每个人都会打交道的人,对他们的真实状况,我们又真正了解多少?在这个严冬里,我们的记者深入产房、急诊室、手术室、ICU,零距离接触这些在生死线上拼搏的人,所见所闻,令人感慨。
何谓医者?是他们,把辛劳隐忍,把压力扛住,把疏离亲近,把委屈咽下,把不良情绪同浸着汗水的手术服一同扔进回收筐……
何谓仁心?让脆弱坚强,让无助有力,让沮丧昂扬,让寒冷温暖,让双眸在雾霾中明亮……
新年来临之际,谨以这组报道,向那些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医护工作者致敬!
手术室:“大三阳”也得做(上)
□记者 卢鹏 通讯员 谢静 报道
“丫头,不行你就哭一哭,用眼泪给眼球消消毒吧。”1月17日下午3点,医院手术室5号手术间,正在做“改良象鼻主动脉弓置换”手术的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庞昕焱对身旁一位年轻护士说。
心内科庞昕焱教授,拍这张照片时他刚做完一台心脏主动脉手术,在手术台前连续工作了6个多小时。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做这种大手术。
手术室里的医生护士都笑了,在他们听来这是个玩笑,但对常人来说,却是件非常惊悚的事——病人有乙肝“小三阳”,手术过程中病人血液溅到了这位值班护士的眼睛里。“庞教授,刚才我已经清洗了眼睛,不用再哭了。”那位护士眨了眨有些发红的眼睛说,手里的工作并没有停下。
庞昕焱教授(前右一)与他的手术团队正在紧张的工作。
年轻医生王晨弓着腰缝合病人腿内侧长达十几厘米的切口,之前他们从这里取出一段血管,用于心脏主动脉手术。(小编的同事说这个姿式像当年白求恩大夫的一张照片)
“小三阳?大三阳我们也得做!”当记者问庞昕焱是否担忧被传染时,他头也不抬地说,“我们是冒险,可病人的命更得救。”他们正做的这台手术是复杂的心脏主动脉手术,整个手术要进行10个小时。手术台前四位医生、护士的手套、手术服上沾满了血,各种手术刀具、钳具在他们手中飞快地递换。
手术过程中,护士医生快速传递手术工具。
“这个手刚才就被扎了一下。”庞昕焱对面的年轻大夫抬了抬右手,皱着眉笑了笑,然后继续低头干活。旁边的护士小声跟记者说,遇上类似情况,他们就当是打“疫苗”了。
手术前,一位护士正在整理手术工具,手术工具的复杂、多样,超出常人的想象。
“带传染病的病人,只要有手术指征的,我们也要收的。”手术室护士长翟永华说,虽然手术过程中医生护士有专业的防护服装和防护技能,“但肯定有风险。”
早上8点,医生护士穿戴好手术装束,走进手术室。
医院“华美楼”四层,拥有目前国内在同一层面上手术间最多的手术室,共有手术间47间,总面积平方米。平常每天要做台手术,顶峰时达到近台。
早上7点半,准备上午做手术的一些病人被送到手术室护士站,值班护士正在核对病人身份信息。
传染病只是手术室诸多风险中的一种。“许多风险是常人不了解的,比如高频电刀切割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很多细微颗粒,这些颗粒吸入后是有致癌性的,做手术的大夫几乎天天吸。”已经做了30年手术的神经外科副主任刘玉光说。他还专门带记者到DSA复合手术间,这里配备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可以看到手术台上病人的实时透视图像,精确制导介入治疗仪器顺着血管进入心脏、大脑等处的病灶。
刚做完一台脑动脉瘤栓塞术的医生苏万东(左)、邓林走出DSA复合手术间,一边脱身上的防护铅衣,一边查看病人的透视影像。铅衣里的手术服,已被他们的汗水浸湿。
实时透视也相应产生“实时”的辐射。虽然一次手术的辐射量较小,对病人构不成什么影响,但对长年累月工作在这里的医生则不一样,虽然做手术的医生配备了铅衣铅帽和铅制挡板,但总是有防护不到的身体部位,而且经年累月暴露在射线中,受到的辐射会在体内累积,有的医生年纪不大就已大量脱发。
DSA复合手术间正在进行介入治疗手术,屏幕上方的红灯亮起,表示大型透视仪器正在照射。这个手术间工作时严禁外人进入,照片是记者隔着防护玻璃拍摄的。
大众日报摄影部官方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好福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上一篇文章: 医院开展常态化颅内动脉瘤ldquo
- 下一篇文章: 肿瘤全筛安全用药健康体检大象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