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las病例集赵林ldquo燕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53196.html
年
Atlas开环小径支架全新上市
“革新输送,智能贴壁”
开启了辅助支架的新纪元
术者使用经验分享
实战与理论相结合
Atlas病例集锦开启
部位:
MCA
术式:
支架尾部覆盖瘤颈技术(燕尾技术)
特点:
Target配合
双微导管
累及极细小血管分支
微导丝预置保护技术
支架尾部覆盖瘤颈新技术
患者基本信息
简要病史:患者男性,61岁。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余,长期口服0号降压药。一天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肢体无力,无恶心呕吐。
DSA结果:左侧大脑中分叉处动脉瘤,约5mm*5mm,颈宽约5mm,形态规则,累及大脑中动脉上下干。
术前用药情况:口服阿司匹林mg+波立维75mg,1次/天,服5天。
术前影像
MRA:显示左侧大脑中分叉处动脉瘤。
DSA工作角度造影:左侧大脑中分叉处动脉瘤,大小约5m*5mm,颈宽约5mm,累及大脑中动脉上下干。路径迂曲,下干粗大,上干纤细。(如下动态影像)
手术策略
该病例动脉瘤主要位于大脑中动脉下干,Atlas支架适合释放在下干,动脉瘤累及上干,上干纤细,将cm微导丝置于上干,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随时植入另一枚Atlas支架。
利用支架尾部覆盖瘤颈,既起到保护瘤颈作用,又不影响cm微导丝后续可能需要的操作。
释放支架后,微导管顺势送入瘤腔,双导管技术填塞弹簧圈,使手术更加的游刃有余。
手术器械
cm泥鳅导丝
6F导引导管
SL-10微导管*2
cmSynchro-14微导丝
cmSynchro-14微导丝
Target弹簧圈5mm*10cm、4mm*15cm、3mm*8cm两枚
NeuroformAtlas支架(4mm*15mm)
手术过程
cm微导丝置入上干,作为保护及备用工作导丝。将一条SL-10微导管头端置于瘤腔,送入Target5mm*10cm3D弹簧圈,部分成篮,同时使用另一条SL-10微导管将Atlas支架释放于下干,支架尾部释放于瘤颈处,利用支架尾部覆盖瘤颈。随后将该微导管头端也送入瘤腔,采用双导管技术继续填塞动脉瘤。
本例支架释放过程,由于机器原因没有留下视频。提供另一例EZ支架尾部覆盖瘤颈技术栓塞后交通动脉瘤影像资料供参考。(如下视频)
术后即刻影像
-1-21手术,术后即刻影像:术后继续口服阿司匹林mg+波立维75mg/天,共服一个月。术后mRS评分0,目前已出院。
手术回顾
该病例所采用的支架尾部覆盖瘤颈技术是将支架主体全部释放于载瘤动脉内,只采用支架的尾部覆盖动脉瘤颈。这种技术不要求支架释放到分支血管内,也不要求支架尾部完全覆盖瘤颈。操作简单,唯一的要求是支架释放时尾部要准确定位。
如下示意图所示,支架如果常规释放于载瘤动脉内,弹簧圈不能严格限定于动脉瘤腔内,可能疝出到a区域,影响分支开口,进而影响分支血流;所选择支架直径参考示意图数据b;支架尾部释放时,由于没有了载瘤动脉的约束,在瘤颈处充分释放完全张开,从而可以覆盖真正的瘤颈c,将弹簧圈完全限定在动脉瘤内。即便由于定位不太准确,支架略有前移,仍然可以起到缩小瘤颈的作用,使宽颈动脉瘤变成了一个窄颈动脉瘤,动脉瘤仍然可以得到很好的栓塞。
A:常规支架(虚线部分)释放,弹簧圈可能疝出到共享区域a。
B:支架(虚线部分)尾部覆盖瘤颈释放,支架选择参考直径b,弹簧圈被限制在真实瘤颈c以内。
术者体会
“路似羊肠绕,溪如燕尾分”
该例手术采用Atlas支架+Target弹簧圈,微导丝预置保护技术,尾部覆盖瘤颈技术+双导管技术。
Atlas支架优势一是可以走行于细小的填塞微导管,在路径迂曲和载瘤动脉细小时,输送和释放非常柔顺,本例患者颈内动脉十分迂曲,在没有使用中间导管的情况下,支架仍可轻松到位;二是网眼较大,在纤细的血管内打开,血栓事件机率降到了最低;三是开环设计,在瘤颈处可以形成穹窿,有效保护瘤颈。本手术采用了短而粗的4mm*15mm型号,尾部扩张更充分。
Target弹簧圈成篮饱满,填塞弹簧圈软而长,高效、顺滑,致密均匀完成栓塞任务。
cm微导丝预置保护技术,使得手术没有后顾之忧,而且可以采用普通6F导引导管,常规双系统即可,避免了三系统的繁琐操作。
本例手术,可以单纯使用穹窿技术,将支架从下干释放至M1,然后继续使用双导管技术填塞。此次,采用尾部覆盖瘤颈技术+双导管技术,手术变得更加易操作,所有步骤,无磕绊,无高难度动作。
支架尾部覆盖瘤颈技术,关键是支架尾部定位要准确。采用EZ和Atlas支架,其优点是尾部Mark清晰;支架无短缩;释放不满意,可以轻松植入另一枚支架。该技术具体细节,请参考本人文章《支架尾部覆盖瘤颈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9(11)-。
支架尾部覆盖瘤颈技术,是否可以简称为“燕尾技术”,需与同道们商榷。
术者介绍
赵林
医院
教授,医院神经外科神经介入亚专业主任。任河北省血管健康与技术协会脑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主委,河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石家庄市医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候任主委等。获得省科技进步3等奖3项,专利6项,著作5部,SCI文章3篇,第一作者文章40余篇。年手术近千例,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扫描
- 上一篇文章: WFNS医院焦力群脑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