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烟雾病(MMD)因其“烟雾状血管”的特征于年由Suzuki命名。当时报道在日本人群中较为多见,近期发现中国人群中烟雾病发病率并不低于日本人群。医院神经外科刘兴炬医院自年至年的25年间收治例烟雾病病例,对该疾病的基本人口数据、临床表现、治疗和长期预后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成人MMD患者比儿童更易出血;相对于缺血型烟雾病,出血型更有可能发生再出血,预后相对更差;血管重建手术可改善脑组织血供,并对预防出血型烟雾病的再出血有着积极作用。论文发表于年11月《JNeurosurg》。
例患者中,男性例,女性例;年龄2~67岁,平均26±13岁;两个发病年龄高峰6~15岁和36~40岁。根据始发症状分为缺血组和出血组,其中缺血组例,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主,其次是脑梗死;出血组例,以脑室内出血最常见,其次是脑内出血。成人患者相对儿童有更高的出血概率(50.7%比14.0%,p0.),儿童更多表现为脑缺血。多数患者为Suzuki分期3~4期(58.2%),其中有41例(7.7%)单侧起病。出血组与缺血组的Suzuki分期无差异(p0.05)。
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既往卒中史、伴随动脉瘤、吸烟史和饮酒史等的分析结果显示除在出血组中动脉瘤常见外,其它危险因素在出血组与缺血组间无显著差异。
例中,例(23.1%)为保守治疗组,包括92例(75.4%)是颅内出血患者,其中8例接受过开颅血肿清除术,3例脑室外引流术,2例脑室腹腔分流术。13例合并动脉瘤,其中5例做了动脉瘤夹闭手术,2例在血流重建术后动脉瘤消失,6例未作手术干预。保守治疗组,2例住院期间颅内出血死亡;出院时10例有严重残疾(mRS3),31例有中度或轻度残疾(3≥mRS≥2)。
例为手术治疗组,其中例(45.8%)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的直接搭桥术,包括15例双侧手术。26例为联合STA-MCA的血管重建手术,即STA-MCA吻合加间接血管重建术。术中例行吲哚青绿染色血管造影。例行间接血管重建术,包括72例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合术(EDAS),76例多处颅骨钻孔术和46例颈动脉外膜剥离术。例经STA-MCA搭桥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2例,颅内出血4例,癫痫2例以及5例伤口感染。例间接血管重建术患者中,5例出现硬膜下积液,4例癫痫。例STA-MCA搭桥术患者,出院时监测脑血流,其中例(75%)显示脑灌注增加,21例无明显变化,8例脑灌注下降。手术组无患者死亡。出院时,4例严重残疾(mRS3),18例中度到轻度残疾(3≥mRS≥2)。直接与间接血管重建术患者的术后mRS评分无显著差异(p=0.)。
例患者随访至少一年,平均随访39.5个月,其中出血组例,缺血组例。出血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缺血组,分别为26.9%比2.2%(p0.)和4.8%比0.4%(p0.05)。保守治疗的60例患者中,25例(41.7%)发生颅内出血,手术治疗的例患者中8例(2.9%)再出血,表明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出血风险(OR23.4;95%CI9.8–56.1;p0.01)。随访过程中,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出血组与缺血组之间mR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手术组患者发生卒中风险比保守组低,但差别并不显著。例手术治疗患者检测脑血流灌注发现,例(73.2%)在术后1个月脑灌注显著改善,而43例保守治疗患者中仅有16.3%得到改善,两者有显著差异(OR14.1;95%CI5.9–33.2;p0.01)。
最后,作者对出血组例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再出血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60例保守治疗患者中25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41.7%;44例手术治疗患者仅3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概率为6.8%。两种治疗方法的出血率有显著差异(OR9.7;95%CI2.7–35.0;p0.0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法梁编译,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传递正能量分享人生智慧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莫错过人生每一次精彩的体验您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必会外科学护理知识总结宫颈纳氏囊肿的临床表现与病因
- 上一篇文章: 科普脑动脉瘤非肿瘤,切急不得
- 下一篇文章: 省医聚焦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