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天堂里没有病痛湖州4个多月的宝宝走了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都说生命的消逝是一种结束
但有些人,却用另一种方式
让生命延续
他们将人体器官捐献给他人
最近在湖州,就有这样一件感人的事情
一位4个多月的宝宝走了,他的双眸让两位陌生人重获光明
“能让失明的人重见光明,为医疗事业做一点贡献,孩子也算没有白白在这个世界走一遭。”11月27日,湖州市最小的器官、遗体捐献者的爸爸张先生说。
张先生家的宝宝出生才4个月零20天,因先天性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作为退伍军人,张先生毅然作出决定,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和遗体。11月24日,张先生在长兴县红十字会填写了相关的资料,孩子的角膜和医院。
因为孕期妈妈感冒高烧,在儿子出生之前,张先生就得知了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总想着是自己的孩子,不管怎样都要努力生下来。”张先生说,但孩子出生后除了患有唇腭裂,还存在染色体变异的问题。
“一出医院,医生让我们放弃治疗,我们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坚持治疗。”张爸爸说,但随着治疗的深入,孩子的情况并未好转,于是他提出了捐献孩子眼角膜和遗体的想法。在张爸爸的开导下,孩子的妈妈也同意了这样的做法。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在部队的时候我自己就签署了捐献志愿书。”张爸爸说,“对于孩子的离去,我们很难过。但毕竟他到这个世界来了一次,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算是他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的一种方式。”
张爸爸说,孩子出生后虽然饱受疾病的折磨,但是眼睛特别明亮。“作为父母,我们已经尽力了,但依旧无法挽留他的生命。希望他能让那些在黑暗中生活的人,带着我们孩子清澈的眼睛,重新看到这个世界。”
目前,张爸爸儿子捐献的角膜已经帮助两个人恢复了光明。“孩子的妈妈有个心愿,想要看看带着孩子眼睛的人,也获得了对方家属的赞同,以后大家可以像朋友一样走动,这也成了我们纪念孩子的特殊方式。”张爸爸说。
据长兴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目前湖州市最小的一名器官、遗体捐献者。让我们对孩子和家属表示崇高的敬意。
其实在湖州
这样让人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
安徽籍外来务工人员成为湖州首例器官捐献者年7月19日下午4时左右,来湖州已有三年的安徽籍务工人员胡孔明突发头疼后医院,后因病情过重,医治无效去世。
胡孔明的哥哥当时询问医生,说弟弟身前有一个心愿,想把器官进行捐献。经过省人体器官捐献获取组织专家1个多小时的手术,当晚9时,胡孔明的肝脏、肾脏和眼角膜被顺利取出,其中1个肝脏和和2个肾脏被立医院,当晚将分别移植给等待着的3名病人,他的双眼角膜也将让2名盲人重见光明。
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安吉一公务员捐献遗体角膜甘胜义生前是安吉县财政局国资科科长,年患上了肺癌。在辗转看病的过程中,老甘萌发了捐献角膜和遗体的念头,在说服家人后,他办理了角膜及遗体捐献的相关手续。
年8月24日晚上10点20分,甘胜义的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妻子王惠琴按照丈夫身前的遗愿,第一时间给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志愿者总队打去了电话。工作人员连医院。25日0点40分左右,甘胜义的眼角膜被顺利取下,并在第一时间医院,两位盲人将因此重见光明。
安吉徐建强捐献器官延续三位患者生命今年10月,安吉县梅溪镇上舍村村民徐建强由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不幸去世。女儿徐胜男和家里人商量后,签署了器官捐献相关法律文书。
据悉,徐建强的肝脏移植给了湖州一位53岁的肝癌术后患者,肾脏分别捐给了杭州两位肾衰竭的患者,角膜则处在冰冻中等待合适的受体。而三位受捐者目前情况都很稳定。
看了这么多感人的事例
可能很多人对器官捐献还比较陌生
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捐献小贴士
什么是器官捐献
器官捐赠就是当一个人被诊断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且家属的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或者捐赠给医学院校用于医学教学。
器官捐赠的范围
器官捐赠的范围包括细胞捐赠、组织捐赠和器官捐赠。
细胞捐赠
是指从一个健康人的体内提取有活力的细胞群,输入另外一个需要救助的人体内。临床上最典型的就是捐赠骨髓以救助需要骨髓移植的人。
组织捐赠
是指将身体的部分组织捐赠给那些需要救助的人。这些组织包括:皮肤、眼角、膜、骨骼、肌腱、血管、神经等等。一位捐赠者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同时捐赠多种组织给那些等待移植的人。
器官捐赠
就是将身体的某个仍然保持活力的器官捐赠给另外一个需要接受移植治疗的人或者医学院校。这些人的病情通常非常严重,而且已经不能用其他治疗方法治愈。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已经成功地进行过心脏、肾脏、肝脏、胰、肺、小肠以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等多种移植手术。
- 上一篇文章: 脑溢血是什么医学诊断方法德达医疗
- 下一篇文章: 科室庆云县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