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nbsp宣教脑动脉瘤栓
裴本根主任(每周一专家门诊):
张健主任(每周五门诊):
神经外科:-
?微导管塑形是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基本技术,因此也是关键技术。
?恰到好处的塑形,使微导管到位简单,避免不必要的到位尝试及导丝导管对动脉瘤的骚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满意的塑形,使栓塞过程中微导管位置稳定,按预定栓塞策略完成治疗,达到满意的栓塞效果。
塑形原理(一)——导管因素?微导管末端聚合物:遇热溶解,遇冷凝固。
导管因素相关要求:?蒸汽熏蒸时间足够长(EX:Echelon-10需熏蒸2分钟左右)。
?微导管未拔除塑形针之前的塑形角度应为目标塑形角度的2倍左右。(因微导管会不可避免的塑形“反弹”。)
▼微导管塑形前后
▼微导管塑形前后
▼塑形针塑形前后示意
▼塑形针塑形前后示意
塑形原理(二)——血管因素塑形原理(二)——血管因素?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夹角。
?动脉瘤瘤顶朝向及动脉瘤部位近心端血管弯曲、走向。
?术前评估制定的动脉瘤栓塞策略。
血管因素决定塑形类型?单弯塑形或不塑形
?复合弯曲塑形,如S形、螺旋形、Z形等
1直形微导管应用?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瘤顶指向外、瘤体与M1段走形一致)
?前交通动脉瘤(瘤顶指向前下、瘤体与A1段走形一致)
亦可采用45度预塑形微导管
▼前交通动脉瘤
▼颈内动脉末端动脉瘤
▼基底动脉动脉瘤
2单弯塑形微导管应用?前交通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瘤顶向下)
?眼动脉段血管后壁动脉瘤
根据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关系塑出合适曲度
▼前交通动脉瘤(1)——单弯微导管并术中回撤、微调微导管即可达满意栓塞效果
▼前交通动脉瘤(2)
▼眼动脉段动脉瘤——单弯塑形曲度足够!
3复合弯曲微导管塑形应用(一)?成角大的动脉瘤可用双弯曲塑形以增加微导管稳定性。
▼前交通动脉瘤(1)
▼前交通动脉瘤(2)
▼栓塞术后
3复合弯曲微导管塑形应用(二)?S或Z形: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反向成角
?前交通或大脑前动脉瘤(瘤顶向上,尤其是A1段向下倾斜严重者)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瘤顶向上者)
?床突上段动脉瘤(瘤顶向上者)
?等等
▼前交通动脉瘤(S塑性)病例(1)——A1段呈平台样弯曲,微导管塑形应兼顾A1段与颈内动脉及A1段自身弯曲特点
▼治疗效果
▼前交通动脉瘤(S塑形)病例(2)
▼到位后情况
▼栓塞术后
▼前交通动脉瘤(S塑形)病例(3)
▼微导管到位固定良好
▼大脑前动脉瘤,微导管S塑形
▼栓塞术后
▼床突上段动脉瘤(S塑形)
▼大脑中动脉瘤S塑形
▼栓塞术后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瘤顶向上翘起,由于单弯管到位时势必顺势向下,栓塞效果将不如人意
▼S塑形微导管将达理想效果——如示意图所示,微导管末端翘起则可使动脉瘤远端易于栓塞,随动脉瘤远端填塞微导管末端势必向下移位,此时适时少许回撤微导管,动脉瘤近端也将达满意栓塞
▼栓塞效果满意
▼大脑前A1段动脉瘤(Z形塑形)病例(1)
▼大脑前A1段动脉瘤(Z形塑形)病例(2)
3复合弯曲微导管塑形应用(三)?床突上段动脉瘤(瘤顶朝下与载瘤动脉非同一平面)
(瘤体走向与载瘤动脉整体呈螺旋形,单弯或同一平面双弯塑形常难达到目的,此时常用“螺旋形塑形”或称“猪尾巴塑形”)
▼右侧ICA床突上段动脉瘤瘤顶朝内下,动脉瘤长轴方向偏向内侧
▼微导管螺旋形塑形
▼栓塞
▼术后
▼左ICA床突上段动脉瘤瘤顶朝内下
▼栓塞术后
▼左侧ICA床突上段动脉瘤
▼术后
螺旋形塑形方向问题:正面面向DSA正位像,使眼动脉段弯曲“背”靠自己
动脉瘤瘤顶偏向左侧,微导管螺旋方向便向左;
动脉瘤瘤顶偏向右侧,微导管螺旋方向便向右。
▼(颈内动脉)大或者巨大动脉瘤
塑形方法一
导管末端大弯使动脉瘤下部易于栓塞,随动脉瘤下部填塞,此时适时少许回撤微导管,微导管末端势必向上移位,动脉瘤上端也将达满意栓塞,动脉瘤可达满意栓塞。
塑形方法二
微导管末端双弯则可使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导管固定,同时使瘤颈达到较高金属覆盖率,再加术中调整微导管同样可使动脉瘤达满意栓塞。
个人心得?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微导管塑形至关重要。理想塑形则事半功倍,并发症少,栓塞效果理想;反之,亦然。
?想达理想塑形,术者术前必须做到两点:
①熟悉微导管特性。
②仔细分析患者影像资料,使动脉瘤及与载瘤动脉空间立体结构了然于胸,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 上一篇文章: 勠力同心,勇于亮剑神经外二科介入团队
- 下一篇文章: 女子热水泡脚死nbsp脑动脉瘤破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