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支架辅助栓塞破裂动脉瘤的单中心经验
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BrainM.Corliss教授和他的同事们介绍了一种应用SolitaireFR可回收支架进行临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治疗手段,用于解决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不宜应用双抗的问题。文章发表在《WorldNeurosurgery》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宽颈颅内动脉瘤一直是神经介入医师的一大挑战。血流转换装置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是两种常用治疗宽颈动脉瘤的技术,这些治疗手段通常需要配合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DAPT)。然而,DAPT对于患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患者来说是相对禁忌的,因此许多医师更喜欢应用开颅夹闭或者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进行治疗。然而,因为各种原因,有些病例不适合使用球囊辅助技术。据此,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BrainM.Corliss教授和他的同事们介绍了一种应用SolitaireFR可回收支架进行临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治疗手段,用于解决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不宜应用双抗的问题。文章发表在《WorldNeurosurgery》杂志上。
材料与方法
作者回顾性地分析了其单中心使用临时支架辅助栓塞的患者。通过查阅电子病历,手术报告、血管造影、出院小结和临床随访记录以获取动脉瘤大小、位置、相关技术考量和预后资料。
研究结果
共筛选出7例病例,其中6例是使用SolitaireFR可回收支架辅助宽颈动脉瘤栓塞的病例。1例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使用Enterprise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时动脉瘤破裂,遂在栓塞后将支架收回,未出现其他出血性并发症(见表1)。
表1.7例使用临时支架辅助技术治疗的动脉瘤特征及预后资料。
AComm:前交通动脉;BTA: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D/c:出院;F/u:随访;HH:Hunt-Hess分级;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mRS:改良Rankin评分;PCom:后交通动脉;PICA:小脑后下动脉;POD:术后天数。
*注:病例7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拟用支架辅助栓塞,因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时动脉瘤破裂,遂在栓塞后将支架收回。
通过随访,两名患者出现影像学血栓栓塞并发症,其中一名患者需要进一步术中干预,但没有一名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平均GCS为14分,平均MRS评分为1.2。病例1见图1;病例2见图2。
图1.A)双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前交通动脉瘤。B)X点片显示前交通动脉瘤内的栓塞微导管,SolitaireFR支架通过左侧颈内动脉(ICA)的支架微导管从右侧大脑前动脉A2段至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C)术后支架回收,造影显示动脉瘤达到Raymond2级栓塞。
图2.A)右侧椎动脉造影显示基底尖动脉瘤。B)X点片显示,SolitaireFR支架从左侧大脑后动脉P1段至基底动脉主干临时辅助弹簧圈栓塞。C)术后支架回收,造影显示动脉瘤达到Raymond1级栓塞。
结论
临时支架辅助技术可作为球囊辅助技术的替代选项,用于治疗具有挑战的破裂宽颈动脉瘤。该技术术后无需使用DAPT,可减少出血风险。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张彤宇博士
哈尔滨医院
审校
陈骅教授
医院
终审
刘建民教授
医院卒中中心
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
大脑中动脉M1段血栓阻塞:SolitaireFR取栓效果好Solitaire支架取栓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Meta分析普拉格雷——支架辅助栓塞未破裂动脉瘤的新选择
- 上一篇文章: 医疗文献颅内动脉瘤手术期间在清醒状态
- 下一篇文章: 宣武神外夜校播出预告12月7日洪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