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阻断装置WEB治疗宽颈动脉瘤安全而有

时间:2016-12-7来源:疾病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血管内介入栓塞已成为颅内破裂或未破裂动脉瘤的一线治疗方法,然而对于部分解剖复杂的宽颈动脉瘤,采用标准的弹簧圈栓塞治疗相当困难甚至不可能。于是,出现比较复杂的血管内介入技术,如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以及应用血流导向装置。血流阻断装置(Flowdisruptiondevice)是新近发明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技术,如WEB装置(WEB,SequentMedical,AlisoViejo,California),将其置入动脉瘤囊内能够改变动脉瘤瘤颈部的血流,并诱发瘤腔内血栓形成。多个前期的回顾性研究表明WEB装置治疗宽颈动脉瘤的短期(6个月)效果和安全性很好,中长期的回顾性研究结果也显示WEB治疗宽颈动脉瘤的效果好且稳定。为了更加严谨地评估WEB系统用于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中期(1年)有效性及安全性,法国兰斯Reims-Champagne-Ardenne大学Maison-Blanche医院神经放射科LaurentPierot等人分析两项前瞻性、多中心、连续、非对照研究(WEBCAST和FrenchObservatory)的结果,发表在年1月的《Neurosurgery》上。

WEB装置应用于治疗位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分叉处和前交通动脉的破裂(HuntandHess分级I、II或III)或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术前、术中和术后常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将动脉瘤闭塞情况分为3个等级,完全闭塞、瘤颈残留和瘤体残留;在术后即刻、6个月和1年评价动脉瘤闭塞情况。

该研究纳入例患者,其中74例(65.5%)女性,年龄范围33-74岁;包含个瘤颈直径平均5.6mm的宽颈动脉瘤。患者的基本情况、动脉瘤特征和分布以及术后抗凝治疗等情况见表1。

表1.患者基本情况、动脉瘤特征和分布以及术后抗凝治疗情况。

术后1月内无患者死亡,约2.7%的患者出现并发症;抗血小板治疗明显降低血栓栓塞的发生率(P0.)。随访1年后发现,动脉瘤完全闭塞占56%,瘤颈残留占26.0%,瘤体残留占18.0%;4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与动脉瘤不相关,1例由早期血肿占位效应恶化致死。术后即刻至1年闭塞动脉瘤恶化占2.0%;术后6月至1年闭塞动脉瘤恶化占7.1%。

上述两项前瞻性研究证实前期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应用WEB装置处理宽颈动脉瘤的短期和中期疗效,以及安全性都较好。

(浙江大医院丁午编译,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WEB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宽颈动脉瘤

瘤腔内扰流装置WEB-DL治疗颅内动脉瘤

Pipeline栓塞装置:颅内大型复杂动脉瘤患者的福音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qbkow.com/jbby/344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大脑动脉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