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手术做得漂亮湖南邵东县人民医院
文图/李定军李展飞曾桂容
8月9日,45医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半个月时间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顺利度过脑动脉瘤手术围手术期,目前生命体征平稳,进入康复期。这是该院今年2月份以来,成功抢救第5位脑动脉瘤患者,也医院率先开展脑动脉瘤手术,填补了邵东县的医疗技术空白。
7月24日下午6:30分,在邵东县城某书包厂加工书包的李女士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医院抢救。
在急诊过程中李女士出现神志模糊,意识不清,呼吸急促,血压异常。医务人员初步诊断李女士为突发脑出血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极大的生命危险。经过紧急会诊后,李女士并送入神经外科ICU继续对症治疗。
次日凌晨4:20分李女士突发病情加重,左侧瞳孔散大,形成脑疝。
该院神经外科主任曾海军、副主任医师赵海翔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快速判断李女士这种情况很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必须及时排除这颗“定时炸弹”,病人才有生的希望。
曾海军召集手术团队细致分析,讨论手术最佳方案,决定为李女士实施脑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中探查术,这是挽救李女士生命最有效的抢救手段。
图为医生在为患者做脑动脉瘤手术
经过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手术顺利进行。曾海军率手术团队医生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后,一边小心寻找出血部位,一秒、两秒……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小心谨慎,连医护人员的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医生仔细探查,最终发现李女士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及破口,并准确地用专用的动脉瘤夹将其夹闭。
经过8个多小时的奋战,随着动脉瘤被夹闭,李女士脑中的“定时炸弹”被顺利排除。
近年来,医院在顺利开展脑外伤、脑出血等常见病手术后,将攻克脑动脉瘤等脑部疾病高难手术作为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
该院选送优秀人才到湘雅进修深造,投资多万元购进德国蔡司手术显微镜、DSA等全套高精设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建技术团队攻克脑动脉瘤等神经外科高难技术。曾海军率赵海翔、李展飞等团队成员买来几十只兔子,在显微镜下反复做动物试验,苦练基本功,钻研新技术。
在国内知名神经外科专家、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姜维喜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医院神经外科相继开展了大脑半球肿瘤、脑膜瘤、胶质瘤切除术,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脑动脉瘤夹闭术等高难度手术,大大提升了该院医疗技术水平。
由于脑动脉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目前,医院还未开展。医院半年来开展5例脑动脉瘤手术,成功率%,为我县此类疾病患者及时抢救赢得时间,挽救了生命。特别是本次能独立完成脑动脉瘤手术,医院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日益成熟完善,学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医院领先地位。
脑动脉瘤并非肿瘤,是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上长出一个气球样的瘤样物,脑动脉瘤也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由于该病的年发病率高达1~2/0,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我国每年新增动脉瘤患者多达20万。脑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首要病因,但其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残致死率较高。首次破裂出血死亡率达30%-40%,再次破裂出血死亡率达60%-70%,第三次破裂出血几乎无生还可能,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最常见的重大疾病。
在脑血管意外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多囊肾或有动脉瘤家族史的患者是脑动脉瘤高危人群。常见的诱发原因有劳累、情绪激动、咳嗽、用力大小便和性生活等。破裂前常有头痛、眩晕、黑蒙、感觉和运动异常等前驱症状。无症状未破裂的动脉瘤年破裂出血率为1%~2%,有症状未破的动脉瘤年破裂出血率为6%。医院做前期筛查,拆除这颗“定时炸弹”。因此对这些高危人群进行专门的动脉瘤影像学检查很有必要。这位李女士患有高血压,平常有头痛症状,但1-2小时后自行消失,自己及家人未引起重视,也从未做过体检。这次突然晕倒,幸亏家人发现及时,医院对症抢救及时,为手术赢得了宝贵时间。
如果患者发生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疑似脑动脉瘤疾病,首先应平卧,不能盲目搬动患者,医院抢救。
- 上一篇文章: 颅内动脉瘤长在大脑里的不定时炸弹
- 下一篇文章: 大脑中动脉瘤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