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街食饭茶水洗碗烫碗真能消毒杀菌专家称

时间:2020-11-17来源:疾病常识 作者:佚名 点击:

头条

外出就餐时,第一套“标准动作”是什么?没错,就是“碗”(快速洗烫碗筷)!这一行为近年来南北风行,全国不少省市的朋友开始这么做了。

图: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不过,在专家看来,“碗”的仪式感、安慰剂效果更多些,而能起到的杀菌、消毒作用非常有限。

专家说:洗洗烫烫或只是心理安慰

专家指出,严格来说,茶水洗碗烫碗,起不到真正的消毒、杀菌的作用,真要起效,要架起炉子将水煮开,碗筷放水里咕嘟咕嘟煮上三五分钟才行。

人们担心用了不干净的碗筷会“病从口入”,但其实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无处不在。可导致急性胃肠炎等问题的常见致病菌,包括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等,还有一些比如炭疽芽孢、蜡样芽孢等,都不是低于℃的洗烫能消灭的,后者甚至能耐℃高温存活。

有实验证实,如果采用消毒剂,喷淋于餐具表面,3分钟后细菌的清除杀灭率高达98%。

而高温消毒则要讲究温度、时长。比如80℃热水,要持续浸泡10分钟后细菌才能死亡;而60℃温水浸泡,即使时间长达30分钟,很多细菌仍能存活。而事实上,一般餐馆为了避免烫伤客人,提供的热水或者热茶,只会到达80℃左右,食客接过再倒进凉餐具里,水温进一步下降,对细菌更没有杀伤力了,这样的洗洗烫烫只是心理安慰而已。

数据来了:℃开水的洗烫只能去掉3%的细菌   

在餐桌前坐下来,撕开餐具封装,默默地用热水洗起杯子、筷子、碗。这样的画面,如今在全国各地十分常见,甚至大小饭店里客人一坐下来,随着茶水、餐牌、纸巾、餐前小吃一起送来的,还有一个“水盅”,服务员会耐心地等着大家“好碗”,收走“水盅”,才询问“想吃点什么”。

“碗”也有一套“标准动作”:撕开封装,茶水或热水倒入杯里,拿起筷子搅动十多下,放好;然后茶水倒入小碗,将汤勺泡一泡,顺势将茶杯倾斜架在勺上,轻轻转动十来圈洗杯口;茶杯洗了放好,汤勺搅动几下,放入杯里;再拿起筷子、碗,伸向“水盅”上面,边转动碗口边慢慢淋过筷子,将洗碗水倒入公用“水盅”;最后才是筷碟、碗放下,勺入碗,再倒新茶水入杯,轻喝一口,大功告成!

“碗”这一仪式感满满的全套动作俨然成为一种“卫生习惯”,可是,洗洗烫烫真的有除菌作用吗?

安徽省一处食品安全检测消费者体验中心曾做过一次检测实验,证实哪怕是℃开水的洗烫,也只能去掉3%的细菌。

检验人员从水饺店取来餐具作为样品,先用ATP荧光检测仪拭子,在碗内部位取样,放入检测仪中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碗内表面细菌数值为41RLU。RLU是相对光单位,用来表示ATP浓度的高低,借以显现微生物含量,数值越高,意味着样品越不干净。随后,检验人员用℃开水,不断淋烫样品碗,再用拭子对碗内同样部位取样分析。结果显示,让人非常失望的是,哪怕被℃的开水淋烫后,餐具表面细菌数值仍然有40RLU,数值下降不到3%,证实洗烫的杀菌效果微弱。

不过,随后检验人员延长时间,并且将洗烫改为泡,将碗在℃开水里浸泡3分钟,取出再次检测,发现餐具表面细菌数值下降至3RLU,除菌率超过80%。专家指出这是因为组成微生物生命的蛋白质,在高温下会产生凝固变性,导致细胞死亡,而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几分钟时间。

大家为啥习惯餐前洗烫碗筷?

就餐前洗烫碗筷的习惯,可能源自对旧式餐具清洗的不放心。以前经济初初腾飞,大小茶楼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些食肆清洁碗筷,都是“洗三遍”,分别是放了洗洁精清洁的水、放了漂白水消毒的水,还有“过水”的热水。茶楼、餐馆工作人员在外吃饭时,带头重复一次用热水洗烫,以去除残留的清洁剂、漂白剂气味。

专家指出,如今餐具清洗已改进为集中洗消,封装后一次性使用,清洗、消毒的方式改进,卫生监管也加强,残留问题的担心可以大减。

不过,专家提醒,在外就餐前洗烫碗筷,其实也暗含了“洗茶水再利用”的意识。广东人讲究餐前喝茶,还要红茶、花茶、铁观音等等挑着“点茶”,而且讲究头泡茶水倒掉不喝,谓之“洗茶”。“洗茶”水再利用最便利的,就是顺势冲洗一下碗筷了。虽然不能消灭细菌,但洗洗可能久放落下的灰尘,或者去去打开塑封后残留的气味,也是未尝不可的。

此外,当习惯成自然,洗烫碗筷已经有部分礼仪社交作用。落座后,晚辈帮长辈、先到的人替晚到的朋友洗烫碗筷,拉近彼此距离,也表达一份体贴与尊敬,共筑有人情味的社会。

教你识别不合格消毒餐具

如今外出就餐时,几乎都是塑封一次性使用餐具,怎么知道它们到底清洗消毒是否真的合格了?

一看:看塑封膜是否干净,如果膜上杂质多,有可能是废塑料重复使用,还要看清消厂家的厂址、联系电话、保质期等信息是否齐全;

二闻:打开塑封后,闻一闻是否有刺鼻的气味,比如清洁剂、消毒液等残留,或者未洗净油脂也会有不良气味残留;

三摸:用手摸一下餐具,如果有水感、油腻感,就没洗干净,建议更换。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通讯员高龙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宇

本地

广州要建设“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是重要保障。近日,《广州市公园建设与保护专项规划(~年)》(简称《规划》)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近期全市拟规划新增公园共个,其中个为社区公园和街心公园,从而改善城市空间景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确保居民步行10分钟可达社区公园。

市民在二沙岛宏城公园游玩。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摄

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最新发布的《年城市旅游和旅游业影响》显示,就旅游业收入对GDP的直接贡献而言,广州成为年至年间全球旅游增长最快的10个城市之一。广州旅游业总收入从年的.15亿元增长到年的.2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4.72%。年,广州旅游业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大力推动旅游优质发展,旅游增长趋势保持延续。前三季度,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1.44亿人次,同比增长9.6%;旅游业总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10.52%。

在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期间,参观“动漫新时代——广州动漫艺术40年成果展”的市民都感慨,没想到广州的动漫这么“威水”。长期以来,广东动漫市场份额领跑全国,约占全国市场三分之一,而广州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经测算,年前三季度,广州市动漫游戏产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其中动漫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8.5亿元,年为54.7亿元。

广州动漫艺术40年成果展

12月3日晚,首部以国家非遗“广东醒狮”为题材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精彩上演。此次演出是《醒·狮》作为广东省唯一一部参赛作品,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的终评展演。

舞剧《醒·狮》剧照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摄

今年12月4日是第五个国家宪法日,12月2日至12月8日也是第一个“宪法宣传周”。记者获悉,11月30日广州开通了省内首趟宪法宣传地铁专列、公交专车。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以来,广州市创新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式,全面开展“四洗”行动(洗楼、洗管、洗井、洗河)。省1号总河长令部署“五清”专项行动以后,广州市迅速行动抓好落实,结合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部署,加码加压,推动“四洗”行动持续升级。记者昨日从市河长办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洗楼人员60.45万人次,摸查建构筑物.5万栋,摸查面积7.07亿平方米,清除污染源近6万个。广州要确保九大流域内条黑臭河涌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争取年6月底前完成省总河长令下达的“五清”工作任务。

清远石潭镇的白湾村被称为广东的“寒极村”,该村地处石灰岩地区,石漠化导致蓄水难,村民常年要昼夜徒步到数十公里取水。记者昨天从清新区政府获悉,清远石潭镇白湾自来水厂供水管网升级改造项目有了新进展,预计12月底完成干支管道铺设。施工方表示:“目前情况很顺利,如无下雨等特殊原因将在今年12月底完成干支管道部分,将把自来水引流到村门口。”

昨日,佛山市路桥公司发布最新一期佛山一环高速化改造交通管制计划。根据目前的施工进度,借用佛山一环南线施工的广明高速二期工程第三阶段封闭施工路段,已从昨日22时起解封,而借用佛山一环东线施工的佛江北高速工程部分路段则需要临时封路施工。

要闻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六件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典型案例,为全国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引。

?商务部消息,1-10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超过4.3万亿元,规模再创新高,增速达到11.1%,全年有望总体保持10%左右的增长。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消息,国家公祭日前夕,又有两位94岁高龄的幸存者去世。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0位幸存者先后离开了我们。

社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课题组研发出一种新型智能技术,可将体内的肿瘤光声成像信号增强2.3倍,有助于精准诊断多种癌症。

?大熊猫龙凤胎“福凤”“福伴”顺利回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入住卧龙神树坪基地隔离检疫区,成为首对海归大熊猫双胞胎。

图:新华社

?外卖员陈登超因患病左腿无法直立。他拄拐送餐,日行4万多步,用坏好几根拐杖。他说,不能改变现实,就改变现状。

?安徽一位老人卖萝卜收到百元假钞,民警胡乃栓不忍看他白忙活,买下所有萝卜。

天气

明晚记得加被子

广州天气

今天

多云到阴天;18℃~26℃

吹轻微至和缓的东北风

明天

多云到阴天,有分散小雨,早晨有轻雾或雾;19℃~24℃

吹轻微至和缓的东北风   

气象台预计,今天受弱冷空气影响,广东中北部有分散小雨,各地气温小幅下降2~4℃,能见度好转,雾霾天气趋于结束。12月6日到8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广东大部有小雨,部分市县中雨局部大雨,各地气温逐渐下降5~8℃,昼夜温差减小,天气转阴冷。

广州市区未来三天大致阴雨,较强冷空气明天傍晚到达广州北部,夜间到达中南部,所以明晚要加盖被子了,后天起来则要记得添衣。(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卡斯通讯员晴雨)

12月4日微博热点

TOP1

人民日报

12月1日,深圳一女子牵着一4岁女孩过斑马线,并抬手示意前方车辆礼让。该车不但没减速,还将女孩卷入车底碾压致死。据

深圳交警初查,张某某驾驶机动车未注意前方道路交通情况,行经人行横道时遇行人通过未停车让行是事故原因。

知知:带着孩子就算是绿灯,如果看到车速没减,我也会再等等,带着孩子永远别心存侥幸

熠起飞呀:第一,a柱视野盲区了解一下,左前面有辆电瓶车瞎占道开,司机注意力被吸引,根本无法

转载注明  http://www.qbkow.com/jbcs/1509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大脑动脉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