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毒不隔断医院血管外

时间:2021-10-6来源:相关医院 作者:佚名 点击:

现在全国上下正在开展疫情阻击战,在这场“战疫”中,医院血管外科医师既要充当疫情的一线战士,同时也要保障血管外科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我院血管外科团队在侯培勇副院长的带领下,隔离病毒的同时保障生命线的通畅,完成了10余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病患的抢救工作。

10余例患者中,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和穿透性溃疡和主动脉瘤等危急重疾病,多医院,经严苛的流行病学调查、专业医护及救护车转运、单间病房住院、微创有效的腔内介入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等安全并成功完成这些病人的救治。期间开展了诸如体外开窗、原位开窗、烟囱技术乃至三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等血管外科先进的腔内技术。

其医院的一位年仅49岁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救治更为波折。A型主动脉夹层是血管外科最凶险的疾病,院外死亡率高达90%以上。

接到接诊电话后,血管外科李祺熠副主任在严苛的流行病学调查后立即联系医务科,医院医院防疫政策建议后,派专业医护及救护车进行患者的转运,来院后完善检查进一步排查新冠肺炎同时明确诊断。影像学提示患者夹层已累及升主动脉(图一),一旦逆撕至心脏后果不堪设想;而这一病情也给手术提出难题:主动脉弓部覆膜支架的植入需同时完成包括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的腔内重建:这一方案在区内乃至国内的血管外科都属于金字塔尖类的手术。而术前的脑血管评估提示大脑WIllis环发育不完整,右椎动脉纤细,这对术中的脑保护提出诸多难点。侯培勇副院长意识到多学科合作的必要性:在一场线上的多学科会诊中,吴先球博士的心外团队提供体外循环路径建立,卢建华主任的麻醉科团队支持麻醉方案及体外循环的具体操作,卢先富主任的神经内科团队细化了体外循环需要兼顾的神经保护策略,张玉霞主任的TCD团队提供术中全程可视化的脑血流信号监测,包括输血科、ICU、呼吸、消化内科等都为围手术期诊疗献计献策。而为了避免人员的聚集,术前细化了手术步骤,分步、分组完成,并做好严密的术中个人防护。

图一:术前CTA提示主动脉夹层累及升主动脉。

2月20日一早,全麻完成,患者带上TCD探测器(图二),建立右股静脉-双腋动脉、左颈动脉体外循环转流路径(图三),完成主动脉造影(图四),按术前计划完成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图五)、并依次通过原位开窗完成无名动脉、左颈总、左锁骨下动脉的重建和支架植入,最后行主动脉造影提示(图六):主动脉夹层病变完全覆盖,弓上三分支动脉血流通畅。均未发现无明显脑缺血信号。患者术后当晚即顺利停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神志正常恢复,肢体活动正常,第二日返普通病房,近日安排出院。

图二:术中TCD监测脑血流信号

图三: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右股静脉-双腋动脉、左颈动脉)

图四:术中主动脉造影

图五:术中主动脉支架植入

图六:术后主动脉造影(主动脉+弓上三分支支架植入)

图七:手术团队在手术中

据侯培勇副院长介绍,血管外科疾病中危重症疾病占比大,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中A型主动脉夹层首当其冲,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及时转运,第一时间处理是能否成功救治的关键。在目前严峻的疫情下,血管外科团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国家、医院的防疫政策下制定了一系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救治策略,希望在打赢这场全民“战疫”同时,通过微创有效的腔内介入手术为血管外科危急重病人提供通畅的生命线。

图文

许太福

编辑

单满钧

审核

侯培勇

责任编辑

陈新援

服务

急诊医学科:-

门诊总台:-

门诊预约:-

医院官微

医院动态

科普宣教

人才招聘

预约挂号

长按扫码

转载注明  http://www.qbkow.com/xgyy/1655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大脑动脉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