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腔内介入治疗
--宽颈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
夏金超王子亮
导读
依据颅内动脉瘤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型。根据其大小不同可将动脉瘤分为:小型动脉瘤:5mm;中型动脉瘤:5-10mm;大型动脉瘤:11-25mm;巨大型动脉瘤:25mm。而根据其瘤颈与瘤体的相对比例又可将其分为:宽颈动脉瘤及窄颈动脉瘤。而宽颈动脉瘤一直是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难点,如何在满意填塞时,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是栓塞宽颈动脉瘤的关键,常用的腔内治疗技术有:(1)筐篮技术:首先送入1个或多个三维弹簧圈于动脉瘤腔,利用三维弹簧圈释放后的空间伸展性,在动脉瘤腔内形成一个筐篮,使随后填入的弹簧圈被筐住而不致突入载瘤动脉,直至完全栓塞动脉瘤。该技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有时栓塞后期弹簧圈仍向外凸。(2)球囊辅助下的重建技术,为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在微导管插入动脉瘤腔后,再经指引导管上行顺应性球囊至动脉瘤开口处,充盈球囊堵塞动脉瘤瘤颈开口,然后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该技术可尽可能的保护载瘤动脉,其缺点是有时卸载球囊后弹簧圈外凸。(3)支架辅助下栓塞技术:先半释放支架系统覆盖动脉瘤瘤颈口,然后经预留于动脉瘤腔的微导管送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该技术解决了前两种缺点,临床较为常用,但本技术的缺点是费用较高,术后患者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近期我科完成了1例宽颈动脉瘤弹簧圈单纯栓塞,栓塞结果满意,现将病例分享如下:
病例汇报
病情摘要
女,65岁;
主诉:体检发现颅内动脉瘤13月;
既往史:高血压5年;
家族史:否认脑血管病家族史;
查体:正常;
术前影像学评估
头DSA示: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囊性动脉瘤;
头DSA示:颈内动脉C1段严重迂曲;
手术过程
第一步:全麻成功,由于颈内动脉近端迂曲,指引导管仅置于右侧颈内动脉开口处;
第二步:在Synchro-0.微导丝的配合下,将Headway-21支架导管置于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备用;再将Echelon-10微导管置于动脉瘤腔内,并沿栓塞导管上行Target6*20mm弹簧圈,成栏良好;
第三步:调整栓塞导管位置,继续沿栓塞导管分别上行Target3*8mm及2*2mm弹簧圈;
第四步:栓塞后造影动脉瘤栓塞致密,未见造影剂滞留,远端及近端血管走形正常。
手术顺利结束!!术后3天患者出院。
经验小结
①此例患者动脉瘤为相对宽颈动脉瘤,动脉瘤体有一定的深度,让单纯弹簧圈栓塞成栏成为可能;
②术前应用支架导管置于载瘤动脉远端,以备弹簧圈脱出时保护载瘤动脉;
③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第一个弹簧圈应选择略大于动脉瘤最大径的弹簧圈或正常弹簧圈长度适当增加;
④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第一个弹簧圈应在动脉瘤腔内形成一个篮筐,使随后填入的弹簧圈不致突入载瘤动脉,影响载瘤动脉内血流;
⑤第一个弹簧圈成栏成功后,后续弹簧圈栓塞过程中不应填塞过深,以免使已植入弹簧圈外凸;
⑥对于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可应用Echelon-14微导管进行栓塞,Echelon-14微导管支撑力更好,有利于弹簧圈成栏;本例病人由于颈内动脉过于迂曲,Echelon-10微导管相对柔软更利于通过迂曲部位;
科室简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买保险,就选央企国寿国寿福少儿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